民營航空:負重之年
中國目前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民航大國,15個中心城市的機場飽和甚至超負荷運轉,而80%以上的地方機場卻是吃不飽甚至是沒飯吃。飽嘗資金、飛行員、機場建設等困擾,民營航空的短板,實際上是整個中國內地民航業的短板......
2006年9月25日,又一家民營航空公司吉祥航空在上海首航 圖/phototex
2005年是民營航空開發元年,2006年卻是負重之年。
奧凱引進了中國民航歷史上的第一架民營飛機,那是2005年2月25日。就在前一天國務院下發了“非公經濟36條”。雖然在航油價格為歷史最高峰、幾大航空公司巨虧的節點,民營航空進入這個領域面臨了很大的困難,但這個市場仍然有巨大的空間。
中國民航業在30多年前的世界排名為30多位,目前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民航大國,其發展速度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這正說明中國民航業的空間所在。
然而民營航空的天空,并非晴空萬里,諸多困難需要我們這些先行者去面對。
資金瓶頸
目前在資金方面的困境,成了民營航空的桎梏。
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都是謹慎有加的,而民營航空公司更難取得銀行的青睞。首先,近一年多來成立的幾家民營航空公司,都是剛剛成立的,新公司沒有資信記錄,很難得到銀行的信用貸款,而民營航空公司又普遍缺乏抵押品,抵押貸款這條路也走不通。這就使民營航空在成立初期就面臨著無法從銀行獲得支持的現實。債券、上市融資等方式對于民營航空來說更不現實。
奧凱近期定了西飛的30架小飛機,總價近20億元,正在和銀行積極溝通,來解決這個奧凱發展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
對于急于成長的民營航空公司,解決資金瓶頸剩余的渠道不多,股權融資是一條渠道,但在發展的初期,就以相對低的價格將股權出讓,是非??上У囊患虑?,同時這種方式并不能帶來長久的資金來源,并不能解決長遠的資金需求。
另外一條渠道就是通過境外金融機構,境外有很多專業的針對民航業的融資機構,通過租賃飛機等方式幫助目前中國內地的民營航空公司。
資金的短板,存在于民營企業從事的任何行業;對于民航業來說,也還存在一些企業層面不易解決的行業問題。
行業短板
民營航空的短板,實際上就是整個中國內地航空業的短板:飛行員短缺,樞紐機場超負荷。
近一年多來幾家民營航空公司的出現,把飛行員緊缺的矛盾集中反映出來了,一時間民營航空成了挖人家墻腳的角色。但飛行員短缺,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并不是因為民營航空公司出現而導致的短期性緊缺,比如今年深航就從巴西引進40名飛行員,民營航空公司也在通過境外招聘的方式解決飛行員問題。
中國民航業發展了30年的時間,長期只有一所飛行員培訓學?!?A target=_blank>四川廣漢飛行學院,近年也僅新出現了北京泛美國際航空學校,長期的培訓力量不足,是導致飛行員短缺的根本因素,在美國,各種飛行員的培訓學校有近千家。短期看,飛行員短缺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像奧凱要引進的30架小飛機,就面臨著沒有飛行員的尷尬,為此,他們正在尋求軍方協助,希望能有教練來幫助奧凱培養飛行員。
機場建設的不足,也是歷史形成的。首都機場十年前已近飽和,當時每小時起落不到30架飛機,而現在已經到了每小時58架——這個數字才是大城市機場不歡迎新航空公司飛的原因所在,在民營航空公司層面,就成了拿不到中心城市好航線的事實。歷史上對這些重要樞紐城市機場的規劃眼光不夠長遠,導致了中心城市機場資源的緊張。
這兩個問題,不僅制約民營航空公司,對整個中國民航業也是制約。
支線、國際航線空間
中心城市機場超負荷的同時,還有很多地方機場空閑,非常希望有航空公司去。這種兩極分化,體現的就是中國民航業的運力結構不合理。
目前中國內地有15個中心城市的機場飽和甚至超負荷運轉,而80%以上的地方機場卻是吃不飽甚至是沒飯吃。
奧凱首開的航線,以前沒有人飛,比如天津飛哈爾濱、成都、長沙、昆明等航線——之前都在搶干線,價格戰是難免的,現在支線的價值也已經被整個行業所認可,民營航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能忽視。如天津到太原,火車繞圈,開車要6個多小時,飛機45分鐘就搞定;太原至長治、大同到運城等類似情況很多。奧凱引進30架小飛機,拓展的就是這部分支線,100個人的大飛機在這些航線坐不滿,但50人以下的小飛機非常適合。
如果簡單地看價格戰的問題,似乎是中國民航業運力已經超過供給,但從運力結構角度來看,航線的重新挖掘空間非常巨大。
另外一個巨大的空間就是周邊國家的國際航線,此前民航總局對中國內地航空公司飛國際航線的要求非常高:安全飛行十年,150萬年人次的運力資質;但很多周邊國家飛中國的國際航線,飛機是中國淘汰的老飛機,綜合素質遠不如我們,但他們能飛,我們就不能飛,況且,這些國家或地區非常歡迎內地開啟國際航線,如蒙古、俄羅斯遠東地區。民航總局也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現在就開始鼓勵多飛支線、國際和貨運,政策已經開始調整。
中國民航業結構在另外一個角度也有極大的不合理———通用航空領域薄弱,比如農用、勘察等,以上種種,凸顯的都是這個行業以后的發展空間,不可僅從競爭激烈一個角度來概括中國民航業的現況。(本文第一作者為奧凱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長)
■年度大事
9月27日,國泰航空和國航交叉持股、國泰收編港龍等一系列股權交易完成,創立了全球最強的航空組合。
11月20日,四川航空入股鷹聯航空,化解了后者的經營危機,也開創了國內航空公司注資民營航空公司的先河。
■本報相關報道
9月14日《民營航空改寫天空》 記者 馬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