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眼科中心改制內幕
深交所向華廈眼科出具問詢函,列舉了22個問題,其中第一個即涉及當年“改制”,要求華廈眼科補充披露改制是否合法合規、是否履行必要程序以及是否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等。
報告中沒提到的是,根據工商注冊資料,“具有一定實力的”歐華實業那時成立尚不足一年,其所登記的“經營場所”是蘇慶燦本人的一套住宅。
李新認為,“試運營”意味著蘇慶燦可以用廈門眼科中心的錢買下廈門眼科中心?!跋喈斢诎姿??!?br />
(本文首發于2020年11月2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何海寧
作為國內排名第二的民營眼科連鎖醫院,華廈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廈眼科”)2020年7月在創業板申請上市備受業界矚目。
華廈眼科總部位于廈門,此次上市醞釀已久。早在2014年,該公司就曾高調計劃“爭取五年內在國內A股成功上市”。不過,6年之后,當上市正式啟動時,華廈眼科卻顯得異常低調。無論是集團官網還是旗下最大醫院廈門眼科中心的微信公眾號上,均找不到與此次上市相關的消息。
實際上,一直到2020年7月31日,華廈眼科的“招股說明書”在深交所和證監會網站上公開時,外界方才確定這家民營醫院真的要上市了。
華夏眼科的起家,借助了一次公立醫院改制。17年前,蘇慶燦買下廈門眼科中心——當時廈門市效益最好的公立醫院之一。之后,以廈門眼科中心為龍頭,華廈眼科逐漸擴張,成為一個由51家醫院組成的民營醫院連鎖集團。自公司成立以來,廈門眼科中心就一直是華廈眼科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
隨著華廈眼科上市,廈門眼科中心當年改制時的轉讓價格首次對外公開——含無形資產在內,共計1708萬余元。
這個在蘇慶燦看來“比較公允”的價格,讓不少廈門醫療界人士目瞪口呆。事實上,在當年那次改制中,即使是廈門眼科中心的內部職工,也不知道自己醫院究竟賣了多少錢。由于改制后成立的“廈門眼科中心有限公司”(華廈眼科集團前身)注冊資金為3500萬元,員工以此金額為依據入股,因此有員工推斷,醫院轉讓價格即為3500萬。
即使是3500萬,職工們也認為賣便宜了。據悉,廈門眼科中心改制前的年收入已達三千多萬元,眼科在醫療界素以高利潤聞名,業內有“金眼科,銀外科”之說。
據華廈眼科在招股說明書里所披露的財務數據,廈門眼科中心2019年的凈利潤為2.3億元,是其當年賣價的13倍還多。
廈門眼科中心賣價為何如此之低?如今,隨著華廈眼科啟動上市,廈門眼科中心當年的“改制”路徑漸趨清晰。
12年后的“補丁”
2020年9月4日,深交所向華廈眼科出具《關于華廈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的審核問詢函》(以下簡稱《問詢函》),列舉了22個問題,其中第一個即涉及當年“改制”,深交所要求華廈眼科補充披露改制是否合法合規、是否履行必要程序以及是否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等。
一個多月后,華廈眼科就“問詢函”作出回復,并于同日更新了招股說明書。隨后這兩份文件均在深交所網站上公開。
兩份文件均稱廈門眼科中心當年的改制“程序完備”“合法合規”,并列舉了數份與當件改制相關的政府文件。其中,2016年廈門市思明區政府和廈門市政府的兩份文件尤其引人注目。
根據這兩份文件,廈門市思明區政府曾于2016年9月30日向廈門市政府提交請示(廈思政[2016]91號,以下簡稱91號文),認為改制“履行了內部決策程序”“《廈門眼科中心股權轉讓合同》真實、合法、有效”“股權轉讓行為不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情形”,提請廈門市政府對此予以確認。
2016年10月14日,廈門市政府對思明區政府的請示作出批復,同意思明區政府關于廈門眼科中心(事業單位)股權轉讓過程中有關事項的審核意見。
這兩份未在廈門市政府和思明區政府官方網站上公開的文件,為華廈眼科當年改制提供了合法性“背書”。在《第一財經》關于華廈眼科此次上市的一篇報道中,將這兩份文件稱為對當年改制中相關問題所打的“補丁”。
問題在于,廈門眼科中心的改制完成于2004年,而“補丁”卻是2016年才打。
沒有公開招拍掛或成為廈門眼科中心當年改制的“硬傷”。據91號文,廈門眼科中心改制所履行的是“內部決策程序”,而非公開招投標。
廈門市政府2002年的一份《專題會議紀要》([2002]57號,以下簡稱57號文)顯示,關于廈門眼科中心的改制,廈門市政府曾特別強調合資方的選擇要遵循公正、公開、公平原則,“以免為今后的改制留下后患”。
另有一份文件顯示,主導當年改制工作的原開元區區委、區政府,曾于2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