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武術訓練,皆為了塑造完整的人”
李小龍若還在世,2020年正好80歲。
“幾乎所有武功路數都無異于紙上談兵?!痹诶钚↓埧磥?,不論是拳擊手、摔跤手,還是任何學過一招半式的人,都無法看清一場搏斗的本來面目?!爱斠粋€人被流派和路數所限,他就不能充分表達自我。反復操練套路,習武者表達自我的余地將會越來越狹小,固定的武術套路令其麻木不仁,他不會再留意具體戰況,而是一味地刻舟求劍,機械地應對,無法在實戰中應變自如,他是一個拙劣的機器人?!?/blockquote>責任編輯:劉悠翔
2020年2月,中國香港郵政發行李小龍紀念郵票,六枚郵票分別以李小龍的四部電影(《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死亡游戲》)、他的哲學思想及他一手創立的“截拳道”為靈感,還設計了一枚郵票小型張。
“他擁有十八歲的身體?!?973年6月,33歲的李小龍在美國做了全身體檢,體檢報告認為他“相當健康”。那是李小龍的事業鼎盛期,他主演的三部電影在香港三破票房紀錄,與好萊塢的合作也箭在弦上——一部由他主演的好萊塢電影,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客串。他志得意滿,在與華納兄弟影業董事長泰德·阿什利討價還價的信中,他說:“泰德,我已成了華語影壇的頭號影星,喜事接連不斷?!?/p>
一個月后,“十八歲”的巨星隕落了。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死于藥物過敏引起的腦水腫。他主演的遺作《龍爭虎斗》同年在美國上映,成本85萬美元,票房9000萬美元。李小龍的形象與他引發的功夫熱潮并沒有隨著他的逝去而消弭,反而成了獨特的華人文化符號,多年來仍活躍在世界流行文化中。
李小龍的形象最近一次出現在大銀幕上,是通過電影《好萊塢往事》。2019年7月底,美國導演昆汀·塔倫蒂諾的新片《好萊塢往事》公映,影片回顧并戲仿了1960年代末好萊塢的各種傳聞逸事。作為李小龍的超級影迷,昆汀自然也在其中加入了關于李小龍的片段。
《好萊塢往事》中關于李小龍的情節只有短短幾分鐘,美籍韓裔演員麥克·莫飾演的李小龍表情傲慢,在片場向工作人員吹牛:自己的雙手是致命武器,可以輕松擊敗拳王阿里??梢粍悠鹗謥?,這個版本的李小龍被布拉德·皮特扮演的特技演員打得灰頭土臉。
這是多年來對李小龍形象最為“負面”的一次展示,而且來自公認的李小龍超級粉絲。李小龍的巨大影響力讓爭論的漣漪在全球蔓延。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隨后在媒體上稱,影片把父親刻畫成“一個傲慢又夸夸其談的混蛋”。8月13日,昆汀正面回應此事?!八ɡ钚↓垼┐_實是一個傲慢的人,他說話的方式,這不是我編出來的,我聽他說話就是有這樣的效果?!彼谛侣劙l布會上說。
觀點莫衷一是。李小龍的形象歷來鮮明又模糊。一方面,人們驚嘆于其令人眼花繚亂的擊打速度、勾魂攝魄般的尖厲嘯叫;另一方面,有人覺得他只是一位電影演員,他開創了功夫片的新時代,但并不代表他的武學成就與人格高度。他是文化工業的超級偶像,還是深具哲學思考的武學理論家,或是脾氣暴躁的片場暴君……每一種形象都非常鮮明,卻讓藏在背后的李小龍本人更加模糊。
李小龍若還在世,2020年正好80歲。32歲時李小龍曾經有過這樣的思考:“你一個人坐下來靜靜地聽會兒音樂,不知不覺間你的意識便兀自展開了隨想,武術的本源,生命的本源,以及功夫片的本源,都漸次在你心中清晰地浮現出來。這三大源頭進而合為一體,相互啟迪,如此你方能全方位地領悟個中真諦?!?/p>
李小龍在電影《精武門》(1972)中的這句臺詞,如今成了網絡流行語。
無視“魚雷”,全速前進
李小龍的極度自信是公認的。1962年,還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上學的李小龍寫信對童年好友曹敏兒說:“我自信自己多年的功夫底子,能讓我成為美國首位功夫教練?!业哪繕耸窃诖藙摿⒌谝凰Ψ蛭漯^,然后逐漸將其推廣至全美(我打算用十到十五年時間實現自己的全部計劃)?!巯挛遗d許一無所有,僅蝸居于一間狹小的地下室內,但夢想一旦揚帆起航,我便能在腦海中看見一幅美麗的圖景。一幢五六層樓高的功夫武館拔地而起,旗下分館散布全美?!?/p>
這封信出自2020年6月出版的《李小龍信札》,此書匯集了李小龍從赴美求學到在香港逝世之間的15年時光中,寫給家人、師長、朋友、弟子、同行和影迷的138封信札。由于當時的跨洋長途電話費非常昂貴,李小龍養成了給家人、朋友和同行寫信的習慣?!霸谶@些信件中,讀者可以看到李小龍的成長、轉變以及對特定事物的看法,包括他的人際交往和武學理念?!苯厝馈び⌒臅撌既?、截拳道修習者史旭光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李小龍的極度自信使其具有強大的自我,當他面對不同的人與處境時,總能強勢地表達自我,并用堅強的意志力執行自己的意圖。饒是李小龍長著一張英俊的臉,但具有這樣性格的人并不總能討人喜歡。
甚至對一些長輩,他也能口若懸河,持續輸出自己的觀點,格言警句層出不窮。木村武之是李小龍在美國收的第一批弟子之一,比他年長16歲。1964年,24歲李小龍在給40歲的木村武之寄去了很多“學習功夫”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