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刊刻時間最早的王安石文集再現三卷孤本

責任編輯:黃茜

即將到來的2021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誕辰1000年。這位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學者、文學家,是中國歷史上極少數能夠“廣涉四部、具有恢宏格局的文化巨人”。盡管生前著作等身,但他未曾親自編纂自己的詩文作品。自1086年去世后,其門生、長孫、曾孫等先后數次編撰其遺文。

近日,現存刊刻時間最早的王安石文集——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再現三卷孤本,引起了學術界和收藏界的極大關注。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是宋代安徽舒州(今安徽潛山)的官刻本,收錄王安石詩文,共計2281篇,全帙100卷,歐體字,除十數卷外,紙背全為宋人書簡手劄。

這個珍罕的宋刻本攜帶著多少歷史秘辛?它具有怎樣的版本、文獻和史學價值?新現的三卷孤本對于我們理解王安石其人其文以及宋代的社會文化,又將提供怎樣的幫助?

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

宋代王安石文集的刊刻情況

在11月22日舉辦的“文宗重光——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學術研討會”上,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古籍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安石研究專家劉成國介紹了王安石文集在宋代的刊刻情況。

王安石生前未曾親自編纂自己的詩文作品,而是寄望于門人弟子。哲宗元祐元年(1086)四月,王安石去世。之后的二十年里,除了一些詩歌選本、學術著述外,未見有關他文集編纂、刊刻的任何文獻記載。

直到徽宗重和元年(1118),王安石的弟子、新學的重要傳人薛昂(字肇明)奉詔編集其遺文。北宋後期諸臣中,只有王安石獲此殊榮。最遲至徽宗宣和四年(1122)八月,薛昂所編王集應已完帙,題為“臨川先生集”。遺憾的是,數年後,北宋即罹滅頂之災,薛本遭戰火銷毀。

兩宋之交,閩、浙間有王安石文集刊本流行,不詳所自。南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撫州知州詹大和在閩、浙舊本的基礎上,于臨川刊刻王安石文集,世稱“臨川本”。黃次山為之撰序。據序所言,詹大和是以閩、浙舊本為底本,進行了一些??惫ぷ?,并附上王安石年譜,然後請黃次山撰序,予以刊刻。詹大和“臨川本”分為前、后集,共180卷。此本迄今未見,應該已經失傳。

高宗紹興十年至二十一年之間(1140—1151),在廬州舒城縣(今屬安徽),有《王文公文集》一百卷刻本流行。紹興二十一年(1151),王玨刻王安石集,題曰:“比年臨川、龍舒刊行,尚循舊本?!薄芭R川”指詹大和刻本,“龍舒”即此百卷本《王文公文集》(龍舒是舒城的古稱,因龍舒水流過而得名),“舊本”當指“閩浙舊本”。

新現的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

此“龍舒本”前後無序、跋,總目分上、下二卷,共收王安石作品2281篇,正文一百卷。按文體編排,每卷又大致按題材來分類,如唱酬、題畫、送別、詠史等。這就是所謂的“龍舒本”《王文公文集》。

紹興二十一年(1151),王玨在杭州刊刻“臨川先生文集”一百卷,世稱“杭州本”?!昂贾荼尽敝饕罁?,是北宋薛昂所編王安石文集的遺稿,以及自家所藏王安石遺文?!芭R川本”、“龍舒本”,以及“閩、浙舊本”,王玨在刊刻時曾予以參校。

劉成國指出,“閩、浙舊本”、“臨川本”、“龍舒本”、“杭州本”,在南宋孝宗朝后同時流行。吳說刻《古今絕句》,李壁給王安石的詩歌作注,都曾經用過這些本子。呂祖謙編《宋文監》、《精騎》,以及南宋中后期的《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等,其中所選王安石詩文,則多據“龍舒本”。

但入元后,“龍舒本”就罕見著錄、傳世。直至清光緒年間,方現殘帙。一為寶應劉啟瑞所藏,存卷一至卷三、卷八至卷三六、卷四十八至卷六十、卷七十至卷一百。除十數卷外,紙背全為宋人書簡手劄。一為日本宮內廳所藏,原為金澤文庫藏書,所存卷一至卷七十。

“龍舒本”于上世紀入藏上博

1931年前后,民國時期著名藏書家傅增湘多次致信時任商務印書館董事長的張元濟先生,反復商討劉啟瑞食舊德齋藏本與日本圖書寮藏本合印出版的事情。但是,不久之后劉啟瑞將其藏書賣出,先后轉入南潯、南通等地藏書家手中,合印之事隨之擱置,直到1962年才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得以實現。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龍舒本《王文公文集》出現在香港書肆,徐森玉、謝稚柳便商議把它購回祖國,即委托旅居香港的王南屏、徐伯郊跟進此事,最后為王南屏所得。本應內地籌款從王南屏手中購回,無奈因為歷史原因,此事即不了了之。在這之后,日本人曾千方百計要用重金向王南屏購買,均遭拒絕。王南屏說這是中國的國寶,又有約在先,不管等到什么時候,都要把它送還大陸。

文革結束后上海市文化局、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聯合向文化部文物局寫了《關于接受香港王南屏捐獻宋代珍貴文物并允許落實政策的200件明清書畫運港的請示報告》。

專家欣賞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在報告上作了批語后,又將報告批轉給總理趙紫陽和副總理姚依林。谷牧的批轉文字為:“這是一件大好事,已醞釀了一年多,需要抓緊時間,快辦,辦好。已經落實,歸私人所有的明清書畫二百件去換回國內根本沒有、全世界也不會有的王安石手書經卷和‘孤本’書,何樂而不為?請紫陽、依林同志批?!壁w紫陽、姚依林接到報告,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即畫圈批準。至此《王文公文集》落戶上博。 

事實上,自清光緒年間現身直至民國時期的記錄,《王文公文集》在中國境內僅存76卷。如今,除了藏于上海博物館的72卷,其余四卷一直下落不明。專家認為,此次新現的三卷《王文公文集》與上博藏本屬于一個系統,應該就是上博龍舒本散佚出去的部分 ,補足了上海博物館藏《王文公文集》的缺失。

“現在看來《王文公文集》公文紙本古籍原本是100卷,上海出的《宋人佚簡》是72卷,這次新發現的三卷殘本是卷17、18和卷20。上海博物館藏《王文公文集》共缺28卷,這次新發現補上了三卷。宋本太珍貴了,其余殘缺部分只要是流入私家手里,只要是文化人手中,大概就不會損壞,總有一天會完璧歸趙?!焙颖鄙缈圃涸痹洪L、歷史學博士孫繼民表示。

公文紙保存珍貴宋人書跡

南宋初期由于紙張短缺,二次利用舊公文紙張或私人信件刻印詩文蔚然成風,于是便出現了一種古籍版本的特殊形態——公文紙背文獻,也被專指宋元明時期利用官府廢棄的公文檔冊賬簿(包括私人書啟等寫本)紙背印刷或抄寫的古籍。

龍舒本《王文公文集》便是印于宋人書簡及公牘之上。上世紀80年代,書法及古代書畫鑒定大家謝稚柳先生建議將文集的背后影印,遂成巨冊《宋人佚簡》。曾經拍出2億天價的曾鞏《局事帖》,背面正是《三國志》刻本,二次利用紙張的情況與此次現身的《王文公文集》相似。

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背后《宋人佚簡》局部

《宋人佚簡》為向汮與八位同僚們之間往來的信札與公文,分別是:周彥、權安節、吳巘、汪舜舉、鐘世明、張臨、尹機、雷豫,對于宋代職官制度研究是上等的史料。新現的三卷56頁《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中,涵蓋宋人手札38通49頁、酒物帳3頁,共計52頁。

顧宏義是國內著名的古籍文獻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宋史、古典文獻學,他特別指出:“卷十七第9頁跟第10頁就是一封公札,是一條’拼’的內容。下屬跟上司說:我這個事處理的不好,請求你原諒?!础瘜ο嚓P制度、官場文明、士大夫交游研究會帶來很大幫助,因為現在往往書信只保存主干部分,抬頭和下面都沒有,但其實這里面非常講究?!?/p>

其中的宋人書法價值亦不容小覷。丁小明在華東師范大學小綠天樓古代書畫整理工作室擔任首席專家,他對《宋人佚簡》中的書法極為欣賞?!跋驔J的字真是不錯的,把他這字放到民國,挺像沈尹默、潘伯鷹這一路,舒朗之中不失流美的風韻,跟現在拍賣宋代的書簡相比也是一流的;第二是鐘世明的字,在卷二十第5頁到第9頁,鐘的字筆勢開張,結體寬博,蠻頗有大家風范;而這批書簡中我個人以為寫得最好是周彥,當然也是我個人最喜歡,他的字古雅敦厚,很顯然這是一位有學識的文人書家?!?/p>

“龍舒本”可補《全宋文》之闕

關于龍舒本《王文公文集》的價值, 劉國成指出,首先,目前所見王安石文集,只有“杭州本”與“龍舒本”兩個系統?!昂贾荼尽蹦壳八?,只有宋刻元明遞修本,其中宋版大概僅存全書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其他都是明代補版。相比之下,龍舒本《王文公集》是現存刊刻時間最早的王安石文集,且完整地保存了宋版的原貌。

其次,“龍舒本”中有一百多篇詩文,不見于“杭州本”。將“龍舒本”與“杭州本”對校,前者提供了大量珍貴的王安石詩文異文,特別是詩歌、墓志部分,具有極大的??眱r值。

此外,公文紙龍舒本《王文公文集》背面這些公文、佚簡,本身就是非常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對于呈現南宋初期的歷史場景,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可以補《全宋文》之闕。同時,它們提供了宋代書簡的實物形態,對于拓展宋代的書信研究,具有重要啟發。

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卷十八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宋代文學研究專家張劍也認為:“這批文獻價值很大,因為正反面都是宋代文獻,宋代加宋代,不是簡單的相加問題,而是具有復合型的意義。特別是紙背的宋人佚簡,為公文紙背文獻學增添了寶貴的新資料。以后修訂或補編《全宋文》時可以酌收進來?!?/p>

據悉,2020年11月28日起,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卷17、卷18、卷20將在永樂2020年首拍預展露面,并將于12月2日以估價待詢的方式現身永樂2020年首拍中國古代書畫夜場。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