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達·芬奇活在今天,還能成大師嗎?

最近這一個世紀,人類在科技領域的發展與進步達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而且還在不斷地加速向前。其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各個學科不斷細分和深化,由此帶來的變化是,僅僅想要聽懂現代科技中所關心的問題,這一個最基本的需求,已經需要非常多的專業術語和知識了。這也是為什么普通大眾會覺得“專家”說的話越來越難懂了。

責任編輯:劉悠翔

列奧納多·達·芬奇。 (視覺中國/圖)

為紀念列奧納多·達·芬奇逝世五百周年,法國巴黎盧浮宮2019年10月-2020年2月舉辦了達·芬奇繪畫生涯回顧展。在這次特別展覽上,展出了包括盧浮宮館藏的《巖間圣母》《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施洗者圣約翰》和《圣母子與圣安妮》等140件達·芬奇的油畫、素描、手稿、雕塑等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展示了達·芬奇如何將“繪畫”作為一門研究工具進行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也展現了他在藝術和科學領域的杰出貢獻。

在這次展覽上,盧浮宮還特別邀請法國漫畫家斯特凡納·勒瓦盧瓦創作了一本紀念漫畫。2020年10月,這部漫畫發布了中文版。

在接手這項工作之前,勒瓦盧瓦已經是享譽全球的漫畫家了。同時他還以概念設計師、分鏡師和電子游戲原畫設計師的身份,參與制作了包括《加勒比海盜4:驚濤怪浪》《超人:鋼鐵之軀》《明日邊緣》《普羅米修斯》《銀河護衛隊》《X戰警:逆轉未來》《諸神之怒》《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在內的一系列好萊塢熱門電影。

為了這次特展紀念漫畫的創作,盧浮宮向勒瓦盧瓦開放了超過6000頁從未公之于眾的達·芬奇手稿和原作。勒瓦盧瓦則花費了整整兩年時間,全身心地沉浸在達·芬奇本人的經歷和他創作的藝術當中。

勒瓦盧瓦不僅在嘗試理解達·芬奇,他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把自己變成了達·芬奇——勒瓦盧瓦親手臨摹、復制了160幅達·芬奇原畫。他還改變飲食習慣,像達·芬奇那樣吃素。作為一個畫家,他甚至強行改變自己多年來用右手作畫的習慣,像達·芬奇那樣用左手作畫。

經過種種努力,勒瓦盧瓦最終創作出漫畫《克隆達·芬奇》。他不僅在故事中復活了達·芬奇的肉身,也在畫面上復活了達·芬奇畫作的神韻。

這部漫畫的故事發生在遙遠的公元15018年。那時人類早已遍布整個銀河系。但是卻因為突如其來的外星生物襲擊而面臨滅頂之災。僅存的人類在盧浮宮的廢墟中找到了幸存下來的達·芬奇名畫《圣母子與圣安妮》,從畫布上的達·芬奇指紋中提取到了他的DNA碎片,從而克隆出一個具有達·芬奇同樣天賦和智慧的達·芬奇二號,希望他能用達·芬奇那超人的能力來拯救人類免于滅亡。

如同歷史上的達·芬奇對待他所接手的大多數工作一樣,這個克隆出來的達·芬奇二號沒有像人們所期待的那樣制造武器去擊敗外星生物,而是采用了一種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方式,徹底解決了這場人類與外星生物之間生死存亡的斗爭。

讀完這部科幻漫畫,讀者在折服于勒瓦盧瓦的畫功與想象力之余,不禁要問:為什么是達·芬奇?——為什么一萬多年后,當人類面臨無法解決的巨大難題時,仍想依靠克隆達·芬奇來尋求解決之道?

一個顯而易見、近于廢話的回答是:這是盧浮宮為了紀念達·芬奇逝世五百周年特別制作的漫畫,主角當然只能是達·芬奇。

但如果進一步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疑惑的根本在于:是什么神奇的魅力,使得在達·芬奇逝世五百年之后,我們仍會隆重紀念他;他身上又有著怎樣的力量,使得勒瓦盧瓦敢于假設,即使在一萬多年之后,達·芬奇仍然有足夠的能力,去解決各種棘手的難題。而且這樣的假設在這部漫畫的讀者看來,也覺得理所應當。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先把視角放回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深入了解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