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大戶看過來,讀懂這個文件,可能會省錢

碳市場將改變個人消費行為。高排放的終端消費品將不再具有價格優勢,從而也將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此外,由于高排放行業競爭優勢的減弱,未來年輕人的就業可能也需要謹慎考慮這些行業。

而“看不見的手”要在碳市場中發揮作用,也需要建立規則:誰來交易,如何交易?!度珖寂欧艡嘟灰坠芾磙k法(試行)》將成為全國碳市場發展的重要參考手冊。

責任編輯:汪韜

(農健/圖)

搭乘公交、騎共享單車,垃圾分類、舊衣回收,以及節約水電等行為可以換錢嗎?

這并不是空想。你的低碳行為可以變成“碳幣”,而想抵消自己碳排放的企業,會愿意花錢購買“碳幣”。

在廣東省開展的碳普惠制中已如此實踐,將個人參與綠色低碳行為產生的減排量接入碳市場,推動個人和企業的減排。在這個例子的背后,是逐漸發展的碳市場——超額完成減排任務的企業和自愿參與減排行動的個人,可以和未完成減排任務的企業,通過“碳幣”進行交易。

無論是2030年碳達峰還是近期中國提出的2060年碳中和氣候行動目標,碳市場都可以起到重要作用。而“看不見的手”要在碳市場中發揮作用,也需要建立規則:誰來交易,如何交易。

2020年10月28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下簡稱《管理辦法》)發布,作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為個人和企業在綠色低碳領域的行動進行了規制。 在《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尚未出臺的情況下,《管理辦法》將成為全國碳市場發展的重要參考手冊。

個人也可以參與碳交易

《管理辦法》的前傳,是2014年發改委發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2018年,應對氣候變化職能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劃轉至生態環境部,基于機構轉隸后碳市場發展面臨的新變化,生態環境部起草了這份《管理辦法》。待正式公布實施后,2014年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思考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