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剛:藏在角色身后

“三年前,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最火的時候,幾乎人人都在說“達康書記”和他的保溫杯;一年前,《慶余年》播出,人們開始談論高深莫測、狠辣卻深情的陳萍萍。人們記住了“達康書記”“陳萍萍”,記住了十年前《潛伏》里的“陸橋山”,甚至三十年前的央視元旦晚會小品“換大米”,演員吳剛的名字卻總像藏起來一般

吳剛,他有能力讓再小的配角都被人記住,但他不喜歡談論自己。他說,“你必須要藏在人物的后面”

發自:浙江

責任編輯:楊靜茹

皮相

“民國那種長大褂,有沒有?圍巾,二幾年的那種毛氈帽,有的話都拿來,試試?!?/p>

10月初的橫店還熱著。經過近四個小時的妝發,吳剛變成了“陳獨秀”。頭皮發緊得生疼,沒人看得出來——為了粘上假發,兩三個人在他頭皮頂上細密密緊扎了一圈小辮。若不是被人問詢,吳剛也不說疼,走出化妝間前,還樂呵呵和人嘮家常,問起桌上的螃蟹——正是吃螃蟹的季節。疼也是演員的福分,得受著,得演好,才對得起這么些人五六點摸黑起床、折騰一上午的努力。

那天下午,吳剛要演一場深冬的戲。服裝組拿來一套西裝,大致是照陳獨秀照片的樣子準備的,可和吳剛心里的想法不太一樣。他讀了不少民國時期的歷史,覺著那時候的讀書人,平時生活里還是穿長袍大褂,不比照相時。

不爭執也不急眼,妥妥帖帖和人一說,長大褂來了。

演每個角色前,吳剛早在心里把人物咂摸過無數遍?!耙粋€成熟的演員,要有六套方案來對付”,復雜些的角色,走路睡覺吃飯想,有時夢里也在想?!斑_康書記”看似再普通不過的平頭,是他讓發型師試了三天試出來的,換過幾十上百種,背頭不對,偏分不對,寸頭也不對……直到試出他想象中的樣,“?!币幌?,他知道,達康書記成了。

這大概是吳剛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簡稱“人藝”)多年養出的習慣。

人藝的化妝師不多,演出前在后臺,有時候演員要自己上妝、換衣服,自己琢磨怎么體現人物特點。2006年演話劇《嘩變》時,吳剛飾格林渥上校,為了習慣軍人身姿的筆挺,他戴上背背佳,藏在軍裝里面;作為B角、和吳剛同演過《茶館》唐鐵嘴(及小唐鐵嘴)的楊佳音也還記得,吳剛曾指點自己,演愛抽大煙的唐鐵嘴,最好在嘴邊多畫一點白——

“抽大煙的人就那樣!”

若是自覺不像,或是心里的角色還沒活,吳剛斷然沒有自信上場。不少導演都見識過吳剛對角色的誠惶誠恐。

《光榮與夢想》劇組邀請吳剛演陳獨秀,他第一反應是“我演不了真演不了”:“我太不像了,陳獨秀在歷史上是有照片的,你不能糊里糊涂就上了?!敝钡降诙卧僭噴y,定了新的假發,瞅著鏡子里的自己與陳獨秀有了幾分相似,他應了。

《人民的名義》請他演達康書記,他心想“難”:“我哪見過大官,我見過最大的官就是我們人藝劇院院長?!?/p>

《奪冠》開機前,導演陳可辛找到吳剛,邀請他演女排教練袁偉民,吳剛第一反應還是“不可能”。當年在電視機前看中國女排奪冠、熱淚盈眶的場景還歷歷在目,觀眾對每個人都印象深刻,但隔行如隔山,吳剛自覺離教練的角色太遠,要詮釋出當年的辛苦和自豪,“壓力特別大,擔子太重了?!?/p>

“必須走進他的心里”

聊著聊著算是明白了,在吳剛眼里,就沒有哪一個角色是不難的。

戲演了多年,按理應信手拈來。這也是外人評價吳剛表演時常用的詞,但時至今日,對于角色塑造,吳剛還是繞不開“難”。

說著“難”時,吳剛把眉頭皺在一塊。被夸哪里演得好,他歪咧著嘴笑,立馬變成一個愛貧嘴的北京人:“還行吧?多不容易,我可真不容易?!?/p>

演達康書記前,吳剛在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