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寯 被遺忘的建筑大師 | 封面人物

能為不同時空之下的后輩提供思想資源,在任何行業都只有極少數深邃的智者能夠做到“一個好的建筑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好的知識分子。有獨立的思想,有嚴謹的學風,有正直的人品,才會有合格的建筑設計”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原標題《童寯 不屈吾道》

責任編輯:周建平

1930年于德國法蘭克福

今年是建筑大師童寯誕辰120周年?!八囊簧急憩F出對于科學和技術的信奉,對于藝術的熱愛,對于建筑的現代主義的探求,以及對于一種獨立的人格的自覺?!蓖瘜敺浅V匾暳谠摹惰魅藗鳌罚鹤鼋ㄖO計的梓人,面對建筑的主人可能影響工程質量的干涉,即使后果由主人承擔,梓人也應該“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

“不屈吾道,是誠良梓人耳?!?/p>

這種精神在不同時空的建筑師中延續。童寯和王澍作為中國本土職業建筑師的第一代和第三代,雖然只歷短短三代,卻因為中國史無前例的社會變化,所要面對的問題已經迥然不同,童寯以新生的現代建筑對抗傳統樣式的陳舊保守,而王澍卻要在快速城市化之下,回歸自然和傳統,以期突破現代建筑的千篇一律以及觀念建筑的抽象疏離。但他們都在承擔建筑師共同的精神性責任——拒絕平庸。

“這個寯(jun四聲)字這么難認,可能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見,他也去世那么久了,誰會對他的故事感興趣呢?”張琴說自己從來沒想過《長夜的獨行者:童寯1963-1983》這本書會被那么多人讀到。這是她寫的第一本書,五年的時間,收集、訪問、梳理,表達卻極其克制,最后只出了五萬字的一本小小的冊子。她的先生童明,是童寯最小的孫子,從大學時代就開始協助出版社整理爺爺的遺作,為辨識童寯又小又密的中英文書寫,幾乎練就了破譯密碼的超能力。直到《長夜的獨行者》樣書出來,童明都不知道妻子悄悄寫了一本關于童寯的書,“她的視角特別好,從一個人的角度來寫的,通過這樣一個具體的人,又寫出了那一代知識分子身上的時代性?!蓖髡f如果讓自己來寫,“肯定會掉到一個專業的思維里面去”,他說,“我們總是容易把專業的事情看得太重,而童寯先生自己都說過,‘建筑就是那么一點事兒!’逝去的時代和它的時代性,是一團霧,看不見摸不到,它凝聚在一些活生生的具體的人和事物上面,聚焦于人本身的這種研究和刻畫,讓人們真切感受到那個年代‘原來是這么一回事’?!彼ζ饋?,“這比專業圈里這點小事,我覺得會更具有廣泛的意義?!?/p>

1974年,童文(左)、童明與爺爺童寯在南京院宅中  圖/受訪者提供

被遺忘的大師

在建筑界,童寯與劉敦楨、梁思成、楊廷寶并稱“中國近現代建筑四宗師”,在建筑設計、教育和學術研究上都卓有成就。1900年出生的他與梁思成同為清華學堂學生,留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時,二人又做了一段時間的室友,梁思成曾贊嘆童寯的業務與行政能力“均十倍于我”。建筑史學家郭湖生稱童寯為“真正的大師”,“道德高尚,貫通古今,學兼中外,久為學界晚生后輩敬仰,可稱為完人”。但正如張琴給她的那本小書所起的英文名字一樣,童寯是一位“被遺忘的大師(A Forgotten Master)”。他的近百個現代建筑作品大多集中在上世紀30年代,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學術著作《江南園林志》完成于1936年,卻因為戰亂和社會變化,直至1963年才出版。

新中國成立后童寯沒有擔任任何社會職務,靜守一張書桌,及至七八十年代,他積攢多年的研究成果噴涌而出,一連出了十幾本書,用童明的話說,《新建筑與流派》、《近百年西方建筑史》是“當時許多建筑學人接觸世界現代建筑的啟蒙讀物”?!暗h不是一個聲名顯赫的人物,交往的圈子也不大,平時來往的朋友很少。離開人世后,時光的沙子逐漸地埋沒他,功利時代的環境中,更加反襯出他的不起眼?!蓖髯鳛橥易钚〉膶O輩,被指定學習建筑專業,從研究生時期“就被抓著干活”,整理爺爺留下的手稿,但很長時間都是出于不能逃脫的義務感?!耙恢钡?000年,他誕辰百年,我作為編輯,第二次整理他的水彩畫作,忽然被觸動,這才開始真正進入他的世界。他的水彩畫看似古樸、工整,但毫無匠氣??赡芟啾扔谖淖?,繪畫更直觀,我一下子就進入其中了?!蓖魇?968年生人,“那之后幾年,正是‘文革’后爺爺可以專注學術的一段寶貴的時間,他非常忙?!备改付际谴髮W老師,也都很忙,哥哥童文大他六歲,在學校念書。家里常常只有他和爺爺童寯,“他幾乎不大說話,就在書桌前忙他的事情?!备改敢捕谒?,絕不可以打擾爺爺。那時他不知道爺爺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他老人家在忙什么。多年之后,他讀爺爺的書,看爺爺的手稿,再回想祖孫倆在長久靜默中度過的光陰,童年的回憶像是一部黑白默片,“的確是有點寂寞的?!彼业姆孔邮且粋€獨門獨院,他不能出去,只能在院子里玩,他不知道自家的這個房子就是爺爺設計的?!凹依锱紶杹砜腿税菰L爺爺,對他的態度都是十分景仰、畢恭畢敬的,這更加重了他在我心中的威嚴,所謂‘不明覺厲’?!?/p>

水彩畫作品,德國德累斯頓王宮,1930年

三歲開始上幼兒園了,爸媽都忙,他跟著爺爺一起去上學。爺爺每天拎著一只布袋子,里面裝著一支鋼筆和一沓資料卡片,兀自走在前面,他在后面緊跟著。那會兒,他已經知道自己上的是南京工學院附屬幼兒園,這個大學也是爺爺和爸爸媽媽工作的學校,“爺爺送完我,每天都去建筑系資料室看書?!?986年,他成為南京工學院(1988年改名“東南大學”)建筑系的一名本科學生,這本來不是他的高考志愿,“我爺爺那時候去世三年了,家里最年長的長輩就是叔爺童村了,他專程從上海打來電話,跟我爸媽談,讓我必須學建筑?!彼跂|南大學建筑系念了七年,“剛進去的時候,對建筑專業的理解,跟普通人沒有任何區別,我以為就是蓋房子?!痹跔敔斪?0年的那個資料室里,童明十分用功,“也是沒辦法”,學校里到處都是認得他的老師,他走路都貼著墻根兒走,生怕被人看到,“一看到就要被問,功課怎么樣???”念完本科和研究生后,童明又到同濟大學讀博,求學期間有一個工作始終貫徹其間,就是參與整理、編輯出版《童寯文集》。他幸運地遇到了老編輯楊永生。80年代初,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