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預防性戰爭”與“斬首行動”,顯示戰爭模式正在變化

以色列“預防性戰爭”的理由是:阿拉伯諸國聯軍正在準備消滅以色列,而以色列地小人少,不可能像蘇聯和中國那樣以土地換時間、長期抗戰,所以必須在阿拉伯諸國聯軍發動攻勢前,先發制人、爭取主動。不能像宋襄公那樣“蠢豬式的仁義道德”,坐等敵人動手后才“陣而后戰”。這是以色列的邏輯,倒不是說一定要對這種邏輯進行認可。畢竟,是其首先發動了戰爭,在國際法與國際輿論層面,并非所有國家都認可以色列政府的說辭。但是,在軍事領域,不能無視這種戰爭和武裝沖突客觀存在的事實,需要對其進行思考與研究。

責任編輯:陳斌

這是11月2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拍攝的伊朗核物理學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遭遇襲擊的現場。 (新華社/美聯/圖)

2020年11月27日,伊朗核物理學家穆赫辛·法克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遭暗殺身亡。僅兩天之后的 11月29日,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穆斯林·沙赫丹(Muslim Shahdan)及其3名安保人員在伊拉克與敘利亞交界處遭無人機導彈襲擊,4人全部死亡。

伊朗指責這些襲擊是以色列和美國所為,現在尚未得到確認。在本文,我們集中研究以色列的行動,其實,以色列采取這類不宣而戰、先下手為強的行動軍事,早已不是一次兩次。

早在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動全部空軍,對埃及、敘利亞、約旦等阿拉伯國家,發動突然襲擊,僅用6天時間,就以極小代價,打垮了阿拉伯諸國聯軍,創造了現代戰爭史“先發制人”戰法的典范,史稱“第三次中東戰爭”或“六五戰爭”“六天戰爭”。

以色列把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