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之戰 僧格林沁的成敗蕭何

1859年,第二次入侵天津大沽口的英法艦隊雖然還裝備著傳統的木制帆船戰艦,但已配置了蒸汽動力裝置,其武器和訓練相對于落后的清朝守軍,依舊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此役的勝利者,不是熟悉海戰的英國遠東分艦隊司令霍布,而是來自蒙古草原的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這證明了弱者獲勝的可能性,遺憾的是,無論清廷和他自己都未能夠從中獲取更多的價值。

1853年,英法聯軍艦隊在俄羅斯第聶伯河口炮轟金伯恩炮臺,法國首次出動了覆有鐵甲的平底戰艦,世界海軍自此由風帆戰艦進入了鐵甲艦時代。數年后的遠東,1859年,第二次入侵天津大沽口的英法艦隊雖然還裝備著傳統的木制帆船戰艦,但已配置了蒸汽動力裝置,其武器和訓練相對于落后的清朝守軍,依舊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此役的勝利者,不是熟悉海戰的英國遠東分艦隊司令霍布,而是來自蒙古草原的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這證明了弱者獲勝的可能性,遺憾的是,無論清廷和他自己都未能夠從中獲取更多的價值。


海防困境
1858年8月,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再一次來到了大沽口。

17年前的冬天,他曾作為御前大臣專程來到大沽北塘巡視,當時駐防的是陜西提督胡超,校閱的是陜西故原兵丁。這些陜西兵士留給僧格林沁的印象是“人各精健,技亦嫻熟”。在今天看來,這評語若不是過譽,也起碼有自壯軍威之嫌。自康乾時代八旗軍徹底腐朽以來,清廷不斷建立新軍隊,仍擺脫不了應急初期銳氣稍長,后再急速潰散的輪回。僧格林沁是清廷的新銳力量之一,亦不得不采用從各地臨時招募軍隊的應急之策。這種使用客兵的策略從明代便開始大規模采用,至清末仍綿延不絕。其背后,是系統訓練的缺位。倘若當真“人各精健,技亦嫻熟”,僧格林沁大人也不必命北塘守將石玉生就近招募打雁的水民補充兵力了。

史載臨時招募的20名水民在射擊表演中彈無虛發,這讓僧格林沁非常高興。他進而設計出一套火攻的計劃,即以水民駕駛連排小船,滿載硫磺、柴草等引火物,在夜間接近敵艦,先用火磚拋投,再以船撞擊。僧格林沁認為,如果焚毀大船數條,就能使敵軍思退。三國時代的戰法,且不說能否奏效,首先反映出清軍戰力的拼湊和戰術之原始。不過僧格林沁明白,勝負的關鍵,仍在于他當年經營的炮臺,此時已被第一次大沽之戰得勝的英軍破壞。1858年清軍在第一次大沽之戰戰敗并非僧格林沁的責任,守將無能、皇帝昏庸,大沽口只是1840年以來天朝帝國渾身破綻中的一個窟窿。

另一方, 英國皇家海軍, 1829年便在退役的“卓越”號軍艦上建立炮術學校。其背后的理念,是要建立并永久保持一支訓練有素的海軍。受訓的士兵不僅要在民間船舶,還須在海軍艦艇上服役一個固定年限。時間的磨礪為其戰斗力奠定了基礎。一位年輕的海員,自15歲就開始接受訓練,從結繩到帆具,一整套新兵訓練課目,一百多年后的今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