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人格和理想會怎么變?
一項長時間跨度的心理學研究描述了從青年到中年的人性變化規律。通過跟蹤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近500名本科生二十多年的生活狀況,研究者發現,在步入中年的過程中,人格和理想雖然總體上保持了穩定,但也存在較大的改變。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一些人在參加工作、結婚或者有了孩子后,個性會發生較大的改變。
不同人的人生理想差別很大,這些理想不一定都能實現,但作為一種心理動力機制,會指導人的行為。從時間上來看,即便是同一個人,也可能在一生中變換自己的人生理想,錨定新的目標。這是人們憑經驗很容易感受到的,與之相關的,人們還會感受到,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的性格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大量心理調查發現,無論是人生目標的更迭,還是人格特征的改變,都存在一定規律。比如,2006年,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心理學家布倫特·羅伯茨(Brent W Roberts)在他的一項代表性研究中就發現,人青少年時社交活力和開放性都會增強,青年時責任感和情緒穩定性明顯增強,到了老年時,開放性和活力又會下降,而總體上,越年輕的人,人格特點變化越大。
由于長時間連續觀察的研究較少,人在從青年階段過渡到中年的過程中,人格究竟是怎么變化的,與這些性格特質相伴,人們的人生理想的變化又有哪些規律,研究人員對這些知道的還不多。
最近,一項具有較長時間跨度并保持一定連續性的心理學研究描述了這期間可能存在的人性規律。通過跟蹤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近500名本科生二十多年的心靈軌跡,研究者發現,這些年輕人從畢業到步入中年的過程中,人格和理想雖然總體上保持了穩定,但也存在較大的改變。
2020年4月18日,西安,一位中年婦女推著輪椅幫助年邁的母親通過過街天橋。
人格在強化目標在弱化
這些被研究的本科生1992年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從一年級就開始參與該項調查,當時平均年齡只有18.6歲。大學四年每年底研究人員都聯系他們完成問卷,最近一次隨訪是在2013年至2016年間,也就是在他們畢業大概20年后,這時,他們的平均年齡已經到40.8歲了。這些人到中年的學生有男有女,但并非所有人都完成了整個隨訪研究,最近一次調查的時候,只聯系上大概一半學生。
這項研究在線發表在2020年8月的《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心理學教授理查德·羅賓斯(Richard W. Robins)主持了這項研究,而1990年代初,他正是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