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下調一家城投的評級,相當于得罪了一個市”

監管與評級掛鉤,這是“父愛主義”的監管思路,即監管機構希望能夠幫助投資者控制風險和保護投資者利益。但實際效果卻不佳。

國內債券違約的歷史很短,2014年才出現第一筆,可以說國內尚無環境來檢驗聲譽資本。之所以過去違約少,是因為國內沒有開放垃圾債市場,而能發信用債的大多是央企、國企,后者因政府背書,一直存在普遍的剛兌信仰。

在剛性兌付、市場違約率約束機制不健全、監管力度不大的情況下,往往評級標準最松的評級機構獲得優勢,因此容易造成市場上評級的虛高,也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0年10月以來,“20永煤SCP003”等多只發行時主體評級為AAA的債券發生實質性違約,“AAA評級”信仰被擊破。 (視覺中國/圖)

信用評級分析師王森入行不到五年,已兩度遇上信評業的“黑暗時刻”。

第一次是在2018年8月,證監會暫停大公國際證券評級業務一年。國內信評業以級定價、濫發評級的亂象首次受到高度關注。當時正在大公國際工作的王森選擇離開,投靠另一家大型評級機構。

2020年10月以來,“20永煤SCP003”等多只發行時主體評級為AAA的債券發生實質性違約,“AAA評級”信仰被擊破。除了發債主體,被稱為“看門人”的評級機構也成為眾矢之的。評級虛高、未能及時披露風險等質疑再度涌向信評業。

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國債券市場托管面值達114萬億元,從總量上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債券市場。

債券信用評級,大多是針對企業發行的有價債券,國債等因具有政府信用,不參與信用評級。購買信用債的投資者,則以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為主。

王森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目前,大部分券商、銀行等買方機構投資者都有內部信評團隊,每只新入池的債券都會完成內部信用評級。盡管如此,為了滿足目前債券發行的監管要求,買方還是需要一份外部信用評級。但就是這份外部信用評級,屢屢失信。

2019年11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證監會聯合發布《信用評級業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明確相關部門的監管權及各方法律責任。

“官方鉛印”

國內企業發債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債務違約數量也在顯著增加。

2014年,“11超日債”利息無法按期全額支付,成為債市首例實質性違約事件。此后,債券違約事件頻發,第一只違約國企債是“11天威MTN2”,第一只違約央企債為“10中鋼債”。2020年10月以來,AAA級債券也開始違約了。

然而,國內評級機構對大多數企業的評級,仍處于AA至AAA的高評級。

南方周末記者梳理各評級機構公開披露的報告發現,截至2019年末,大公國際、聯合資信、東方金誠、中證鵬元、上海新世紀和中誠信國際共6家主流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分布在AA級及以上的比例均超過70%。其中,上海新世紀、中誠信國際超過90%。

“國際機構的評級中樞在BBB,級別拉得更開,區分度更高;而國內評級中樞在AA,實際只有AAA到AA-四個區分度?!毙旁u分析師周琦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評級的區分度差意味著,評級機構無法實際承擔定價職能,評級質量低。周琦在一家評級機構工作了5年。

來自交易商協會和證券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中誠信國際、聯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