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首輪“大考”:如何評價?怎樣調整?
學校寫自評報告,應該既有成績也有不足,但“誰也不敢在此時對外說不足”?!懊嫦蛐姓u價時,學校說自己不夠優秀,怎么得到認可、爭取資源?”
“雙一流”建設給新入選的高校帶來了可觀的財政撥款,以天津中醫藥大學為例,2016年該校得到的總體財政撥款共3.6億元,2019年包含“雙一流”財政撥款,總額上升至6.62億元。
此次評價體系六個考察方面中,人才培養占據首要地位,這也是過去大學評價相對忽視的一環。
前述專委會成員推測,首輪“雙一流”大考不會“大動”(淘汰),應該還會有增加。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3日《南方周末》)
發自:北京 雙一流建設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20年9月20日,北京大學舉辦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
在一份網絡流傳的第二輪“雙一流”調整建設高校名單上,劉宇看到了自己學校的名字。
“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就‘被調整’了?!眲⒂钍且凰胤健半p一流”高校的副校長,2020年11月26日,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苦笑道。
2020年是首輪“雙一流”建設的“收官之年”。臨近年末,建設成效如何,哪些高校、學科將被動態調整,熱議了一年的話題,答案即將揭曉。
五年前,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方案》),對新時期高等教育重點建設做出新部署,將“211工程”“985工程”及“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等重點建設項目,統一納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即為“雙一流”建設。
“雙一流”建設進入實質操作階段要到2017年。是年9月21日,首輪“雙一流”建設名單公布。自此,各省級政府紛紛制定本省域“雙一流”建設方案。數年間,“雙一流”建設產生了巨大而廣泛的政策效應。
與211、985工程最大的不同在于,“雙一流”建設最初就明確以5年為一個周期動態調整,但并未明確具體調整規則。
多位“雙一流”高校相關負責人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們對此次“雙一流大考”也處于焦慮觀望的狀態,因為“不知道考綱”。評價體系究竟如何構建?這大概是“雙一流”大學校長們最想問的問題。
國家“雙一流”建設動態監測和成效評價課題組成員、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史靜寰透露,今年12月還會在“雙一流”高校采集一次數據,提交給教育部的評價參考數據就相對完整了。
課題組受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委托,對“雙一流”高校辦學水平進行監測與分析。其向“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專家委員會”(下稱“專委會”)提交的首輪“雙一流”評價體系設計方案,已得到通過。
學校什么水平,校長心里有數
在此之前,按照《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16—2020年“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雙一流”高?;疽炎咄曜栽u和專家評議兩個階段。
但不少高校的自評報告都引發社會的一片質疑。首當其沖的是清華大學9月21日發布的官網消息——“雙一流”周期總結大會的評議專家組一致認為,清華大學已經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幾乎同一時間,“雙一流”高校先后公布“自我評價”。北京大學用的是“全面實現了‘雙一流’建設近期目標”;中國人民大學則表示,整體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學校寫“雙一流”自評報告,應該既有成績也有不足,但“誰也不敢在此時對外說不足”?!懊嫦蛐姓u價時,學校說自己不夠優秀,怎么得到認可、爭取資源?”東北地區的一位“雙一流”大學校長道出了自評的尷尬。
劉宇將這場短暫的風波歸因于“高校與社會之間、行政部門與高校之間的相互不理解”?!半p一流”建設是一項行政任務,到了規定時間節點,高校必然得向行政部門作一個交代。
“最起碼得說清楚,專項支持資金這些年怎么花的,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