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交吉”法拍房:機會還是陷阱?
“不交吉”法拍房,是指未騰空就被拍賣的房屋。此類法拍房不受購房資質限制,價格相對便宜,吸引了眾多投資人的目光,但也因此衍生出系列糾紛。
把“先清空再拍賣”作為基本原則,實際上缺乏相應的依據:最高法院規定在確權裁定書送達后15天內清空房屋,但并未規定在拍賣之前就要騰空。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不交吉”法拍房,是指未騰空就被拍賣的房屋,價格相對便宜,但衍生出的糾紛也不少。
楊斌決定不惜付出“違法”的代價去砸門。當過檢察官,也當過律師,她知道自己的行為意味著什么。
2020年9月11日下午6時,楊斌找來一把錘子,用力砸向一扇高2米、寬1米的玻璃門,她想收回從法律上來講已經屬于她的房產。
一年前,她買下了這套位于廣州越秀區的法拍房,但手執法院的確權裁定書,就是拿不到房門鑰匙。楊斌與該房的租客、收租方陷入破鎖、換鎖、報警的循環。其間,她多次報警,認為拒不搬走的租客擅闖私宅,應被拘留,但警方調解無效。
陷入糾紛的這套法拍房,被廣東人稱為“不交吉”法拍房,是指未騰空就被法院拍賣的房屋。
此類法拍房不受購房資質限制,價格相對便宜,吸引了眾多投資人的目光,但也因此衍生出系列糾紛。有些房屋所有人甚至借助“私力救濟”,采取暴力措施強行收房。
北京市朝陽區法院王四營法庭原副庭長張逢春了解到的情況是,在房屋沒有騰空時法院就組織拍賣,背后是法院的執行難。
沒有準確的數據可以佐證,“不交吉”法拍房到底帶來了多少法律糾紛。但在張逢春看來,“情況比較普遍”,而執行難引發的“麻煩”,最終還要回到司法系統來解決。
“拉鋸戰”
砸門的同時,楊斌報了警。她的想法是,“要么我因為故意毀壞財物被拘留,要么住在里面的人因非法侵入住宅被帶走”。
門被砸開后,走出來一個睡眼惺忪的男人,問有什么事。楊斌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越秀公安分局大塘派出所的警察很快到了現場,雙方都被帶至派出所,一直待到凌晨1點半,警方仍認為是房產糾紛,再次告知楊斌可以協商解決或者訴訟解決。
有“糾紛”的房產位于越秀區文明路金德大廈19層。文明路是老城區最有名的“糖水一條街”,魯迅紀念館、中共廣東區委(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共在廣東地區的領導機關,全稱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執行委員會)舊址等建筑都位于此地。
楊斌在2019年7月看到了此處房產的拍賣公告,公告明確表示這是一次“不交吉”拍賣:按照房屋現狀拍賣,不負責標的物的交付與清場。
看到公告后,楊斌一家人實地看了房,覺得不錯。房子當時租給了一家賣燕窩的公司,租期至2020年3月?,F場溝通后,楊斌認為沒什么問題:“租到3月也行,到時候向我們交租便是?!?/p>
2019年7月27日,在簽署拍賣成交確認書后,楊斌一次性付清了近94萬元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