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互聯網公募平臺遴選引關注

民政部門指定這些平臺,是希望幫公益組織破圈,找到更多潛在的捐贈人?!巴ㄟ^大家高頻使用的軟件,更容易讓公益活動和大眾建立連接?!?br />
對于小型的公益機構而言,首次觸網,有了推動數字化轉型的機會,五年來,互聯網籌款成為他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每年的99公益日、95公益周,都是大大小小公益組織惦記的事情。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張玥晗

2018年,民政部依據慈善法指定的20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共為全國1400余家公募慈善組織發布募捐信息2.3萬條。 (ICphoto/圖)

梁海光最近在琢磨一件事,作為一家公益機構負責人,他如何向樓下便利店、餐館、商場推廣一個互聯網公益項目。簡單來說,就是在合作的店里放上一張海報,“每筆成交都會捐贈1元給XX項目”,消費者自主決定選擇哪個支付工具,如選了“消費捐”,每筆消費便能捐1元支持公益。

捐款額最低為1分錢,可以和店家商量。梁海光的小算盤是“只要一天捐十幾筆1元就好?!边@種捐款是一種新的互聯網募捐玩法,由一家互聯網企業推出,在線下為公益項目籌款。

細心觀察,近年來,大眾身邊有不少此類“互聯網+公益”項目,在日常生活,鼓勵公眾進行小額捐贈。

最近幾年,梁海光所在的滿天星青少年公益發展中心(以下簡稱“滿天星”)不斷嘗試互聯網+公益的新“玩法”,從大型的騰訊“99公益日”,到淘寶公益覆蓋上萬商家的“公益寶貝”計劃,這些“玩法”有效地支持了滿天星的公益項目執行。

而這些“玩法”,發源于民政部于2016年、2018年分兩批指定的20家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以下簡稱“互聯網公募平臺”)。從騰訊到淘寶,20家互聯網公募平臺做了不同的技術嘗試,讓公益與大眾產生密切聯系。這種聯系難以估量,據民政部數據,2019年,20家互聯網公募平臺全年為全國公募慈善組織發布互聯網募捐信息2.3萬條,獲得超過百億人次的關注和參與,網絡募捐總額超過54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70.4%。

為此,2020年11月3日,民政部辦公廳發布遴選第三批互聯網公募平臺的通知,將穩步放寬互聯網公募信息平臺的指定范圍,原來20家指定的互聯網公募平臺將增加新成員。

但同時,面對到處出現的公益勸募,也有人提出疑問,這樣的互聯網公募平臺究竟怎么遴選?過去五年,互聯網公募平臺又如何改變公益慈善捐贈模式,同時產生了哪些問題?

慈善法的產物

在2016年慈善法公布前,“互聯網+”概念已是很紅火的概念。

聯勸網創始人王志云記得,那時大大小小的公益籌款平臺特別多,“有商業公司試水的,也有小部分慈善組織發起的”。

聯勸網由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聯勸”)發起,該基金會2009年成立,2014年正式更名為聯勸,定位是“面向公眾籌款”。

據王志云介紹,早在2011年,聯勸前身上海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已與商業公司發起的公益基金會合作,試水互聯網籌款。但那時,他們發現,商業公司對平臺核心數據很敏感,不愿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