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同情可以解決的問題”
大部分這種(霸凌)視頻或新聞,事發地點其實都是比較偏遠的地方,他們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家庭教育,因為他們的家長全都去外面打工了,處在一個十幾歲沒有人管束的狀態,我相信他們不是那種先天壞小孩。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10日《南方周末》)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劉悠翔
電影《少女佳禾》中的于鐳,讀了工讀學?;貧w社會后,遭遇了許多新問題。
因為看到工讀學校的新聞報道,年輕導演周筍寫下了《少女佳禾》的劇本。工讀學校是專門為輕微違法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開設的特殊教育機構,這種辦學模式最早借鑒自蘇聯,始建于1950年代,1966年左右全國工讀學校的數量超過兩百所,達到頂峰。
在電影里,李佳禾的母親被少年犯于鐳殺害,于鐳因殺人時未滿14歲,進入了工讀學校,幾年后因表現良好提前回歸社會。李佳禾決心趁14歲生日前對他實施報復,但最終懸崖勒馬,不想步他后塵變成第二個少年犯。
2020年10月,備受關注的法定刑事責任年齡擬作出個別下調。根據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應當負刑事責任。同時,草案規定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不過近年來隨著法治環境改善,工讀教育的合理性遭受質疑,學校和招生數量都在逐漸減少。1994年,原國家教委決定工讀學校對外可改為普通學校名稱,學生不再稱呼“工讀生”,畢業后保留原校學籍。
現實中工讀學校的教官讓周筍印象深刻,她設置了于鐳的教官這一角色,讓他對李佳禾放棄復仇起到了關鍵的點撥作用。
片方曾聯系幾家位于北京的工讀學校,希望為工讀學生舉辦放映活動,校方看完電影后婉拒了邀請。他們認為電影過于悲觀,不適宜給孩子們觀看。
《少女佳禾》獲得了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提名。2020年12月11日,《少女佳禾》正式公映。
“我們所有人其實都在冰面上行走”
南方周末:2016年你寫了這個未成年犯罪題材的劇本,當時是什么觸發了你?
周筍:我看很多少年犯罪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媒體)強調出來的,大部分集中在十三四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