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臺山,從秦嶺盡頭俯瞰歷史長河

辛棄疾詞中的“滿眼風光北固樓”、毛澤東詩中的“鐘山風雨起蒼黃”,這些長江邊的丘陵,別看它們低矮,它們來自帕米爾高原,跨越萬里,橫貫巍巍神州,直達東海。

蘇南有句老話:“笸籮大的水花,掃帚大的尾巴,撈起來只糠蝦”,意思是烘托了氣氛造足了架勢卻草草收場。那好,我就來聊聊這只“糠蝦”——秦嶺余脈盡頭的云臺山。

責任編輯:楊嘉敏

位于我國西北邊陲的帕米爾高原號稱世界屋脊,乃是眾山匯集之地,向周圍分布出幾條地球上最為雄偉的山脈,其中向東南方平行伸出的三條山脈由西向東分別是喜馬拉雅山、喀喇昆侖山和昆侖山。

這三列大山中,只有昆侖山完全在我國境內,它全長兩千五百多公里,是亞洲最長的山脈,也是我國西部的脊梁。昆侖山首先分隔新疆與西藏,隨后向東橫貫青海省,直至川青交界處的阿尼瑪卿山,黃河在此繞著它轉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彎。昆侖山在東段分出兩條支脈,一條向東南形成可可西里山和巴顏喀拉山,最后止步于四川盆地西緣,就是岷山與邛崍山;另一條向東伸展,成為我國的南北分界線——秦嶺。

秦嶺橫亙于黃土高原與四川盆地之間,繼續向東延伸,直至南襄盆地東北部的缺口——河南方城。由方城往東,秦嶺余脈形成了一條新的山脈:桐柏山。沿著桐柏山繼續向東南進入安徽、湖北,便是大別山。大別山一路伸展到長江邊,由于長江大斷裂,形成今天的長江下游河道,大別山的余脈延伸到長江對岸,那便是南京、鎮江之間的寧鎮群山。辛棄疾詞中的“滿眼風光北固樓”、毛澤東詩中的“鐘山風雨起蒼黃”,這些長江邊的丘陵,別看它們低矮,它們來自帕米爾高原,跨越萬里,橫貫巍巍神州,直達東海。

蘇南有句老話:“笸籮大的水花,掃帚大的尾巴,撈起來只糠蝦”,意思是烘托了氣氛造足了架勢卻草草收場。讀到這里,讀者是否心生同感?那好,我就來聊聊這只“糠蝦”——秦嶺余脈盡頭的云臺山。

從北固山北望鎮江市區,遠處可見寧鎮群山。 (王在田/圖)

西津渡

鎮江是長江南岸依山鋪陳的緩坡淺灣,東有北固山,西有云臺山。云臺山麓是一處渡口,那便是鎮江最富盛名的西津古渡。

說起西津渡,許多讀者也許會覺得陌生,但如果說起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那便膾炙人口了。王安石的主業是政治家而非文學家,他留下的詩詞雖然多達一千八百余首,為今人所熟知的無非《梅花》、《元日》、《登飛來峰》和《泊船瓜洲》這寥寥幾首而已?!恫创现蕖肥拙湓疲骸熬┛诠现抟凰g”,那是王安石于北宋熙寧元年(公元1008年)奉詔入京,在鎮江北渡長江,再沿京杭大運河北上汴梁,當晚座船停泊在長江北岸的瓜洲渡,王安石回望江南,感念故鄉臨川,遂寫下此千古絕唱。

在王安石的時代,鎮江尚稱“潤州”,要等到宋徽宗即位后才改成今天的名字,而京口則是鎮江古稱。王安石渡江的起點便是潤州西津渡。

那么古人為何要在瓜洲渡和西津渡設立渡口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其一,這里是長江與運河交匯的十字路口。早在春秋時代,吳王夫差為了北上中原爭奪霸主地位,于公元前486年用三年時間開鑿了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邗溝,連通了長江與淮河流域,便于吳國將兵力給養快速投放到淮泗地區與齊國作戰——當然,如此浩大的工程以及隨之而來的傾國北伐也為吳國被越國從背后乘虛偷襲迅速滅國種下了禍根。邗溝的南側起點就在今天的揚州城區以南、瓜洲渡以北,在它的基礎上,后人逐步向北開鑿了京杭大運河。由鎮江渡江,向北進入運河即可直達中原、關中和華北,因此在此設立渡口極為便利。

其次,長江下游江面寬闊,且吳王夫差開鑿邗溝時,鎮江、揚州一線尚為長江入???,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