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阿拉莫”已成美國精神代名詞,但為何當初得州想加入聯邦多次被拒?
美國國會拒絕接納墨西哥加入聯邦,一方面是因其經濟落后、債務纏身。另一方面是西班牙語天主教墨西哥的拉丁文化,與盎格魯撒克遜新教為主的美國WASP文化格格不入。還有個障礙:當時美國國內關于蓄奴和廢奴的激烈斗爭,南、北雙方都不希望墨西哥剩余領土和民眾加進來湊熱鬧、投奔到對方陣營去。美國處理其地緣政治的內中機巧,是要考慮自身的政治勢力均衡、選舉權的相互制衡、財政的平衡、族群與文化的兼容性等眾多因素,而與古老帝國那種“土地多多益善、來者不拒”模式,是不同的。
責任編輯:陳斌
這是12月2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國會大廈
“牢記阿拉莫(Remember the Alamo)”是一句美國的愛國口號。其起源于1835-1836“得克薩斯獨立戰爭”期間,墨西哥總統桑塔?安納將軍親率約1800墨軍將僅200余得州民兵包圍在圣安東尼奧(San Antonio)附近的Alamo(阿拉莫)堡壘。
1836年2月23日至3月6日,經過13天堅守和激戰,在殺傷400-600名墨西哥士兵后,最終所有257名得州民兵全部戰死,此戰被稱為美國版的“溫泉關之戰”。
在一個月后的“圣哈辛托之戰”中,山姆?休斯頓率領約700名得州民兵高喊“牢記阿拉莫”口號,打垮了1200多墨軍,俘虜了桑塔?安納本人,最終贏得了得克薩斯獨立。
從此,“牢記阿拉莫”成為美國精神的代名詞,被美國人認為是“自由意志下勇氣和犧牲精神的象征”。
本文重點講述的,是“牢記阿拉莫”之后, 美國在地緣政治中所體現的機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