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物的質量今年首次超過全球活生物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2月10日報道,道路、建筑物、瓶子、磚塊或玩具的質量有史以來首次超過了全球活生物的質量。這項追溯到1900年的研究表明,在動植物的公斤數迅速減少的同時,混凝土、磚塊、附聚物或塑料等人造物品卻在以日益加快的速度增長。
報道稱,人造物積累的重量每20年就翻一番,接下來的20年中預計將翻三番。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團隊依靠大量的研究、統計和報告來估計由細菌、真菌、原生生物、古細菌、植物和動物代表的活生物量。同時,他們用同樣的方式估計鐵軌、汽水罐、玻璃瓶、計算機芯片等人類制造的一切物體的質量,然后對這兩個數字進行比較。根據研究人員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報告,2020年人造物質首次超過了自然物質。這種轉變可以被視為人類時代及其遺產中的一個里程碑,而鑒于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較大且發展迅速,當前的地質時代可被命名為“人類世”。
這一研究強調,全球77億人口僅占全部生物量的0.01%。但是,人造物的總量卻已經超過了1.1兆噸。相比之下,自第一次農業革命以來,人類通過農業和采伐等土地利用變化,使得全球植物生物量從約2兆噸減少到目前的約1兆噸。因此,人造物的質量已經超過了全球活生物量。
“我們通過研究發現,全球所有建筑物和基礎設施的質量大于所有樹木和灌木叢的質量?!边@項研究的主要作者,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環境學研究員艾米麗·埃勒漢姆舉例指出。研究人員還舉出了更多的例子:塑料的質量已經是包括海洋和陸地在內所有動物總量的兩倍;僅紐約的街道、建筑物、橋梁等基礎設施的質量就超過了全球海洋魚類的總質量。
除了全球人造物質量首次超過活生物量的轉折外,根據現有數據的預測,這種變化的節奏也值得關注。1900年,人造物質量相當于總生物量的3%左右,但自本世紀初以來,人造物沒有停止增加,活生物量也沒有停止減少。按照目前的趨勢,人造物質量預計將在2040年超過3兆噸,幾乎是地球活生物總量的3倍。
專家指出,實際上,多達4/5的產品和物品的使用期限不到30年。同時,盡管動物物種的滅絕非常顯著,但自然生物質量的90%來自植物。因此,自然生物減少的趨勢主要集中在這里,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的其他一些變化(城市化、基礎設施部署、采礦等)是自然衰退的主要原因。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