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讓英國寒門弟子難上加難
一個英國家庭每年的收入至少需要15萬英鎊(約合130多萬人民幣),才能負擔兩個孩子上私立學校的費用。在這次殺傷力極大的疫情中,因高昂收費帶來優勢的私立學校也充分彰顯了它應有的價值。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12日微信公眾號《南周知道》)
責任編輯:劉韻珊
窮孩子上學難,似乎哪個社會都逃不掉。
但疫情卻像一個放大鏡,把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再次推到風口浪尖上。
數天前,英國倫敦政經大學的學者發表了一個名為“Covid-19和社會流動”的報告。他們稱,疫情正在加劇撕裂窮孩子與富孩子之間的教育差距。這些學者不吝于使用“黑暗時代”的字眼,來表達他們對身處劣勢中的學生的憂慮。
英國遭受疫情沖擊后,大部分學校自3月底起被迫關閉,學生轉為在線學習。然而,不同背景的學生所觸及到的資源參差不齊。據學者們援引來自Sutton Trust的數據,就全國而言,每天有23%的學生參加線上課程。其中,中產家庭的孩子有30%參與在線學習,而工薪家庭這一數據僅為16%。在私立學校,過半的小學生和中學生每天都會上網課,這個比例是公立學校學生的兩倍。
換言之,當校園被封鎖,線下課程難以繼續時,家庭背景優厚、學校有錢的孩子只是換個地方繼續上課,而寒門子弟可能連電腦都沒有。
那么,他們本來就存在的教育資源差距是如何被疫情擴大的?
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回到今年3月初,英國政府對于疫情的回應顯然是慢了。
病毒兵臨城下,在沒有開展大規模檢測之前,確診病例約為100多例。政府對公眾衛生安全的建議主要停留在勤洗手,關注老年人弱勢群體和及時撥打NHS(國民保健署)的電話上。對于學校是否會關閉,也只是說“可能”。對病毒的恐懼卻在家長和學生中滋長。人心惶惶之際,超過68萬人向英國議會請愿關閉學校(包括大學),敦促政府迅速采取措施阻斷病毒的傳播。
然而,直至3月20日,確診數暴增至約3983例,英國才按下暫停鍵,頒布全國禁足令,強制關閉所有學校。此時,學校需要快速拿出方案來適應遠程教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