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少年:《棒!少年》的出路和選擇

《棒!少年》沒有將苦難奇觀化,也沒有將奮斗神話化,我們之所以被打動,或許正因為每一個觀眾都有可能是某種意義上的馬虎和小雙

責任編輯:周建平

“如果我將來有錢了,我和教練二八分,我二他八”“如果是一個億呢?”“那也一樣,沒有教練,就沒有我的今天?!薄栋?!少年》在北京的首場放映后,少年馬虎和主持人的一段對話,引發了全場善意的笑聲。

《棒!少年》是12月11日公映的一部紀錄片電影,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前棒球國家隊隊長孫嶺峰建立了愛心棒球基地(強棒天使隊),收留了一群貧困家庭出身的孩子,致力于將這群背景各異的孩子培養成專業人才,改變他們的命運。

作為該紀錄片的主人公之一,馬虎如今已是球隊的核心成員,學習打棒球的幾年里,他從一個頑劣少年轉變為隊里的主力。從2017年秋天開始,導演許慧晶和他的團隊開始記錄球隊成員這幾年的成長。

一同被記錄的還有棒球隊一位叫作小雙的孩子。他和馬虎形成了一組對比,從彼此對立到成為朋友,一起生活,一起訓練,最終卻有不同的命運走向……

從開拍那天起,許慧晶就打算“不能再像以前那么拍了”——《棒!少年》基本上是以電影的方式在拍攝,具有不同于一般紀錄片的品相。2020年8月,《棒!少年》在西寧FIRST青年影展上獲得好評,一舉奪得最佳紀錄片大獎。頒獎詞是這么寫的:流暢的剪輯、超越線性的時間敘事、與完備的電影技術的高水平融合,在動人又誠摯的成長故事中,彰顯了人性的溫存與希望?!?/p>

溫存和希望讓《棒!少年》顯得溫情脈脈,但情感溫度背后是現實的冰冷。這部作品的難得之處在于,它呈現出層次豐富的關懷,以及含而不露的問題意識,最終回歸到具體的人的情感,找到了一種中國紀錄片創作的新的可能性。

“沒人考慮特別長遠的未來,可好歹是一條出路”

在選擇拍攝棒球隊時,許慧晶面臨著職業危機。自己的職業生涯是從拍獨立紀錄片開始的,《河岸》《媽媽的故事》等作品,將鏡頭對準尖銳的社會現實。在南方周末電視部和鳳凰衛視中文臺工作的經歷,則讓他有了媒體人的嗅覺和公共意識。

離開媒體后,許慧晶開始制作商業紀錄片,幾乎所有類型的紀錄片都做了。但他開始問自己,之前的拍攝到底有沒有價值。紀錄片的觀眾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阿柴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