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盲盒”:讓文物“活起來”

近日,有人先后在幾個大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轉發、留言咨詢。

圖為河南葉縣余莊遺址標號為M10的墓葬出土的隨葬陶器。該組陶器擺放有序、器類成組,呈現出鮮明的禮制色彩(2020年11月3日攝)。 (新華社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圖)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焙幽喜┪镌何膭撧k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么火!”

由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名為“失傳的寶物”,設有“傳承”“史詩”“傳說”等級別。玩家打開盲盒,取出包裹有“寶物”的土塊,小心翼翼地“挖掘”,“出土”的瞬間如開獎般驚喜,成就感油然而生。

據介紹,不同級別的盲盒“挖出”的“寶物”等級也不同,十二生肖獸首印章、大將軍虎符、武則天金簡或杜嶺方鼎等都可能被挖到?!笆痔滓淮?,是考古學家的感覺了”“這就是考古工作者的工作體驗吧,一鏟子下去可能有寶,有可能啥都沒有”……網友如是留言。

“當然,‘寶物’只是做工精美的文物仿制品,是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彼稳A介紹,為真實還原考古發掘過程,盲盒的土塊摻有洛陽北邙山的土質,自帶古代陵墓“神秘”感,盲盒內還附贈有“洛陽鏟”等迷你版考古鉆探工具。

近年來,裝有動漫影視產品或設計師原創玩偶的盲盒,吸引眾多中國年輕消費者。其特別之處在于,盒子上沒有標注是哪款,消費者打開盒子后才能揭開謎底。數據顯示,僅在國內某知名電商平臺上,今年上半年,模玩以及玩具市場增速為22%。其中盲盒超過40%的增長率,是模玩類目第一增速引擎。

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振軍認為,“考古盲盒”通過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讓文化知識由被動灌輸轉變為主動探尋,進而實現文化傳承和消費升級。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表示,“考古盲盒”大火彰顯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文物“活起來”,帶動博物館走進千家萬戶,吸引更多年輕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這是一次動態的文創過程,我們會根據玩家的反饋不斷完善內涵?!彼稳A說,截至目前,盲盒版本已迭代6次,寶物翻模、提升20多款。下一步,還將聯合河南省內其他博物館推出“定制款”,比如設置各館鎮館之寶的“隱藏款”等,帶給玩家更多驚喜。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