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強:我要納多少稅才能成為北京人
王寶強是現實版的“許三多”,他從農民工奮斗成為名演員。其間,他親歷了城鄉鴻溝之下的種種歧視,農民工權益受損的種種辛酸。甚至到現在,他還是農村戶口。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范傳貴
■名人談民生
王寶強是現實版的“許三多”,他從農民工奮斗成為名演員。
其間,他親歷了城鄉鴻溝之下的種種歧視,農民工權益受損的種種辛酸。甚至到現在,他還是農村戶口。
他期望國家能給農民城里人一樣的待遇,他期望打工子弟能和城里孩子上同樣好的學校,他期望戶籍不再成為歧視農民的壁壘……
□受訪口述 王寶強
呆在農村沒有“期待”
我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父母、哥哥、姐姐都在農村。
我八歲那年,因為喜歡《少林寺》,就想拍電影;為了拍電影,我才去了少林寺學武術。如果我的父母是城里人,吃穿都夠,也許我不會去少林寺。我從小想當個城里人。
農村的孩子早懂事。我家里人多,有3個孩子,父母靠種地賺不了多少錢,家里生活也很艱難。種棉花、種玉米,留下自己夠吃的口糧,剩下的賣錢,一年能有兩千元純收入就已經不容易了。農閑的時候,爸爸給別人打零工,一天掙幾塊錢。媽媽在塑料廠找到一份臨時工,在廠里撿塑料垃圾,一個月最多才掙五十塊錢。
(如果)我在農村待一輩子,種一輩子地,也沒有什么出息。雖然說學武是沒有法子,但就算我當不了明星,也不想種地,寧愿回家當個武術教練,混口飯吃。我對我媽說,你讓我出去學武,將來結婚娶媳婦蓋房什么都不用管。我爸媽就同意我去少林寺。
我父親跟我說:“你只要在外面一天,做你的事情,就有盼頭。你回來了,就沒有期待了,那就是修理地球。”
農民生活太苦了,雖然現在他們溫飽沒問題了,初中、小學教育不要錢了,但是他們的生活還是有壓力,因為孩子高中和大學都需要錢,而且他們沒有城里人的醫保,最害怕生病,經常是小病就不去醫院了,實在是大病,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