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捕漁船11.1萬艘、漁民23.1萬人,長江流域漁船漁民退捕基本完成
2020年6月23日,南昌, 鄱陽湖漁民上岸轉型。
農業農村部1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的最新進展,目前漁民漁船退捕已基本完成。
長期以來,受攔河筑壩、水域污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高強度人類活動的不利影響,長江珍稀特有物種持續衰退,經濟魚類資源量接近枯竭,生物完整性指數降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
為了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2017—2020年連續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對長江禁捕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長江干流、2個大型通江湖泊和7條重要支流的退捕工作也全面展開。經過逐船逐戶建檔立卡,沿江10省市共核定退捕漁船11.1萬艘、漁民23.1萬人。
漁民安置保障穩步推進。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出臺系列指導性文件,加大統籌指導力度,中央財政92億元補助資金全部撥付到位,各地落實配套資金114.6億元。截至12月11日,通過發展產業、務工就業、扶持創業和公益崗位安置等措施,各地累計落實社會保障21.8萬人,幫助16.5萬人實現轉產就業,其中,重點水域落實社會保障17.2萬人,占應納入社保人數的99.9%,落實轉產就業12.9萬人,占需轉產就業人數的99.1%。同時,積極幫助漁民解決上學、看病、住房等實際困難,確保上岸有出路、就業有門路、生活有保障。
打擊非法捕撈形成震懾。農業農村部會同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和交通運輸部等相關部門開展兩個專項整治行動,加強日常執法監管,清理涉漁“三無”船舶,破獲一批違法案件,通報一批典型案例,形成持續嚴打高壓態勢。6月底以來,沿江執法機構累計查處非法捕撈案件7160起,清理取締“三無”船舶3.2萬艘,查獲涉案人員7999人,有力遏制非法捕撈多發態勢。
根據中央部署,長江干流和鄱陽湖、洞庭湖2個大型通江湖泊,以及大渡河、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漢江7條重要支流將于2021年1月1日起實行10年禁捕。根據專家的測算,長江魚類繁殖周期大約是3年左右,如果實施10年禁捕,多數魚類可以完成三個成熟周期的繁殖生息,從而實現水生生物資源數量可以多倍增加,可從根本上遏制長江流域漁業資源持續衰退的趨勢。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