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發現手稿看梁啟超為出洋五大臣做槍手真相

梁啟超為清廷出洋考察憲政的五大臣捉刀代筆,草擬奏折,大概是清末立憲史上最有趣的故事了。

責任編輯:劉小磊

梁啟超為清廷出洋考察憲政的五大臣捉刀代筆,草擬奏折,大概是清末立憲史上最有趣的故事了。梁啟超以通緝犯身份,流亡海外,卻直接介入最高層的政治決策,不能不令人咄咄稱奇。

對于這樣一樁關系重大的事件,正傳野史中雖然不乏記錄,后世研究者也多有立論闡發,但流行的說法并沒有得到文獻印證。真相究竟如何,并不清楚。

陶菊隱的說法
民國著名報人陶菊隱在《六君子傳》中繪聲繪色地敘述道:

這幾位先生 (出洋考察憲政五大臣戴鴻慈、端方、載澤、尚其亨、李盛鐸),叫他們考察目迷五色的海外繁華或有余,要叫他們考察憲政,則可謂“用非其才”。幸而前清有一風氣,官越做得大,事體越清閑,自有手下人為之撐腰墊背。五大臣帶了若干參贊、隨員,其中最有力的一個就是后來大大有名的湖南鳳凰人熊希齡。

……(熊希齡)想再找一個替他墊背的,想來想去,想到同鄉人楊度的身上,乃向五大臣上了個條陳:“我們匆忙到外國,不久又匆忙回來,不易搜集材料??v然搜集了材料,而各國國情不盡與我國相適合,不易整理就緒。依著希齡的見解,不如物色一個對憲政有深切研究的人物,叫他厘定方案,我們回國時即以之為藍本,潤色之而出奏。”

那幾位大臣對此無成見,只要自己不動手,無論哪一個做槍手都成。關于槍手的人選問題,熊以為我國精通憲政的有二人,一為梁啟超,一為楊度。梁是朝廷的罪人,楊則無所謂,不如先找楊再說。他的上司說:“好,這件事就交給你辦。你到東京辛苦一趟,先和楊度接洽。”

熊立刻乘船到東京,見了楊度說:“皙子(楊度字皙子),你的機會到了!我請你幫忙,同時我卻替你幫了一次大忙。”楊向他投著一道驚疑的眼光,他卻汩汩滔滔地說了一切經過,并且說:“五大臣做軀殼,你替他們裝上一道靈魂。當他們在火輪上看海鷗,在外國看跑馬、賽狗的時候,正是你閉戶著作的時候。他們逛得厭了,你的大作也就完成了。”

楊想了一想,這正是“借尸還魂”的機會,便欣然應允了。等到熊由日本返國覆命的時候,楊又把槍手的責任分一半給梁任公,他自覺學問淵博不及梁,行文之流暢亦有所不及,便把難題目交給梁做,這個題目就是《世界各國憲政之比較》。他自己揀了兩個比較輕松的題目,一為《憲政大綱應吸收各國之所長》,一為《實施憲政程序》。……

且說五大臣倦游歸國時,槍手的草稿未到,急得他們搔首頓腳。又是熊出主意,要他們以“考察東南民氣,并征集名流意見”為由,在上海飲酒看花,一面派急足到東京催促槍手交卷。卷到了,五大臣打馬進京,根據梁楊的藍本奏請立憲。丙午年(光緒卅二年)七月,經過御前會議,清廷乃下“預備立憲”之詔。

《六君子傳》1946年由中華書局出版,1981年改名《籌安會“六君子”傳》修訂再版。1957年陶菊隱新著《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陸續發行,這段極富戲劇性的描述再度出現。此書2006年又由海南出版社重印,文字一仍其舊。

由于陶著流傳廣,影響大,這一說法被不少作者襲用。細究其言,陶說其實有不少錯誤。一個最基本的史實是,由于啟程之日遭到革命黨人的炸彈襲擊,五大臣改為分兩批先后出洋,在海外考察也有國別的分工,歸來的時間自非一律。當戴鴻慈與端方1906年7月21日回到上海時,載澤與尚其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