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的“漂流瓶”,最終會被外星人發現嗎?
在人類迄今發射的所有航天器中,只有五個是已經或將要飛出太陽系的。這些太空中的“漂流瓶”最終會與外星文明相遇嗎?它們所攜帶的信息能夠被外星人識別嗎?
責任編輯:朱力遠
先驅者鍍金鋁板
小時候有好些年,我著迷于所謂“外星人”,讀了當時找得到的所有相關的書,其中有一本是卡爾·薩根的《外星球文明的探索》。在那本書里,我第一次見到了兩個“先驅者”探測器所攜帶的致“外星人”的信息。帶著那些信息飛向深空的探測器,如同太空中的“漂流瓶”,讓人遐想。
如今,距離“先驅者”探測器的發射已近半個世紀,距離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斥資制造那兩個探測器則正好半個世紀。這半個世紀以來,若以冥王星軌道這一早年的太陽系邊界來衡量,先后已有五個探測器飛出了太陽系。
飛出太陽系
不過首先,我們要對“飛出太陽系”這一概念作個界定。如今的讀者都知道,冥王星已在2006年被“貶”為了矮行星,太陽系邊界也早已跟冥王星軌道“脫鉤”。事實上,太陽系邊界并沒有涇渭分明的定義,更不像國境線那樣立著界碑。如果考慮到太陽系是在太陽的引力控制下形成的,則太陽系邊界的自然定義應該是太陽引力控制范圍的邊界,離太陽約兩光年。但那樣的話,人類迄今發射的任何探測器起碼要上萬年時間才能“飛出太陽系”,無疑是令人沮喪的。因此,人們往往用一個更“鼓舞人心”的概念——日球層頂——來定義太陽系邊界。日球層頂是太陽風因星際介質的阻礙而停滯的地方,離太陽約180億公里。
概念既已界定,便可聊聊“漂流瓶”了。那些“漂流瓶”中最早的兩個是1972年3月2日升空的“先驅者10號”和1973年4月6日升空的“先驅者11號”。這兩個探測器的核心任務都是探測木星,但“先驅者11號”中途增加了探測土星的使命。這兩個探測器還都利用所謂的“引力助推”效應,從探測目標——前者為木星,后者為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場中借了力,成為人類航天史上最早達到太陽系逃逸速度的航天器,從此踏上了“飛出太陽系”的“不歸路”。
由于事先知道這兩個探測器將會“飛出太陽系”,科學家們讓它們各自帶了一塊“先驅者鍍金鋁板”,上面刻著致“外星人”的信息(見下圖)。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等人于“先驅者10號”升空前不久,在《科學》雜志上撰文對那些信息作過詳細介紹,我小時候所讀的那本《外星球文明的探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