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別了,“醉步男”
日本科幻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與推理、恐怖等其他類型文學聯系緊密,很多作品都同時帶有這幾種類型文學的特點,日本的科幻作家也經常是“身兼數職”的“跨界作家”,小林泰三就是如此。
責任編輯:劉悠翔
電影《日本沉沒2020》劇照。
小林泰三對于大眾來說是個相對陌生的名字。2020年11月23日,他因癌癥不幸離世的消息傳來,卻在中國科幻圈內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震動。
小林泰三是日本科幻、恐怖、推理三棲小說家。同時也是日本科幻小說界“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之一。擁有大阪大學基礎工業部碩士學位的小林泰三,畢業后一直在三洋電機的研究部門從事移動通信的研發工作。因此,尖端的科技理論與嚴密的邏輯分析幾乎就成了他作品的鮮明特征。而在另一方面,小林泰三又極其擅長刻畫渲染恐怖怪異的驚悚氣氛。尖端科技與恐怖氣氛結合在一起,也就成了小林泰三作品獨一無二的標志。以至于人們將他作品構建的世界稱為“小林泰三的世界”。
《日本最新科幻書籍導讀150》介紹,小林泰三很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揭膝蓋上的傷疤給朋友看,一邊揭一邊故意作出齜牙咧嘴的表情,還要配上豐富的效果音,一直弄到皮開肉綻的時候,再把肌肉纖維一絲絲拉出來向朋友展示分析,然后很滿足地“唔”地嘆一口氣,帶著滿身的血開心地舞蹈起來。
小林泰三的每一篇小說,也可以看作他的一次細致入微又帶有強烈的感官刺激的“表演”。這種“表演”給讀者們帶來了令人暈眩、戰栗而又欲罷不能的閱讀體驗。小林泰三本人,則會為此開心地舞蹈起來。
絕大多數中國科幻迷對于小林泰三的了解,基本上都來自國內引進的兩部小說集《醉步男》和《看海的人》。尤其是其中的同名中篇《醉步男》,將量子力學、因果論、內在時間意識等等許多方面的知識融為一體,寫就了一個讓人頭皮發麻的“硬科幻”經典。
《醉步男》最早刊登在2005年11月《科幻世界譯文版?天琴號》上,是許多國內科幻迷最早接觸到的日本科幻作品。當得知小林泰三去世的消息時,幾乎所有國內科幻迷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這部作品。
其實,中日科幻的交流由來已久。
電影《日本沉沒》(1973)劇照。
“科幻救國”的國際中轉站
科幻進入中國是在上一個世紀之交。晚清的有識之士們睜開眼睛看這個世界,他們開始向西方列強學習,以期救國于危難之際。當時,距離新文化運動的展開還有十幾年的時間,“德先生”與“賽先生”的稱呼也尚未正式出現。但一些人已經意識到,倡導科學、破除愚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