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沛 |《魚王》譯者夏仲翼先生的兩句名言
廣義的文學教育事關靈魂——不僅是人類個體的靈魂,也是社會和民族的靈魂。
責任編輯:劉小磊
本文作者(圖右)與夏仲翼夫婦。
1995年我從上外考來復旦外文系讀研,在此度過了終生難忘的三年時光。猶記初入復旦時,這里的校園環境和學習氣氛帶給我的震撼和興奮:這種感受是如此強烈,以至于三年后我來北大讀博,也沒有覺得多么激動,因為這兩所學校風格很像,在當時的我看來,幾乎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倒是后來每次回到復旦,我都有一種時光倒轉、又見故園喬木的感受,孺慕之情油然而生。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這里是我當年的老師們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根據復旦外文系的傳統,我在入學第二年分到夏仲翼先生名下,從此在夏老師的指導下初窺學術門徑,為后來走向比較文學研究打下了基礎。夏老師當時已經六旬有五,溫和而厚重,講課風格平淡自然,從無矜才使氣、語驚四座的發揮。當時只道是尋常,及至后來我也做了老師,才意識到這是多么難得的一種修養品味和學問境界。
且說夏老師當年與我們這些青年學生交流,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文學的人要有錢、有緣、有閑?!保ㄟ@句話有不同版本流傳,此以本人記憶為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