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京杭大運河從干部抓起
大運河究竟該保護什么?是河床還是沿線城鎮?是水工設施還是港口碼頭?那些已經湮沒的地方怎么保護?那些干涸的老河床、排污的臭水溝怎么辦?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陳伊瑋 鞏一璇
“如果不全力以赴,京杭大運河的遺產價值將在3年內消失。”包括舒乙、阮儀三等在內的一大批學者已經不止一次呼吁,保護大運河已經十分緊迫。
2006年之前,人們心目中的京杭大運河似乎極為普通:在山東以南,它是一條內陸貨運的水路;在山東以北,它則幾乎等同于“排污溝”。2006年,國務院將京杭大運河整體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底,國家文物局宣布將京杭大運河與隋唐大運河合稱為中國大運河,并正式將其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名單——“申遺”使流淌了兩千多年的大運河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9月23日,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基金會的“大運河保護與研究”項目,在大連舉行的國際規劃師大會上獲得2008年度國際城市與區域規劃協會“杰出貢獻獎”,是6個獲獎項目中惟一的一個中國項目。
9月26日,阮儀三和他的基金會組織以及一群來自世界各國的規劃師抵達揚州,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專家論壇在揚州舉行,從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到運河歷史研究和保護專家,再到運河沿線主要城市的代表,人們紛紛登臺發言。
祖籍揚州的阮儀三并沒有出現在論壇上。這天一早,他乘火車回了上海,同時,他的助手和志愿者們正陪同規劃師們對運河沿線的揚州、高郵、周莊參觀考察。這個年過古稀的建筑規劃專家早已成了國內文化遺產保護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專家論壇前一天,阮儀三在揚州接受了南方周末的專訪。大運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只要提及那些極度失敗的古鎮保護,阮儀三總會怒不可遏:“保護遺產,要教育普通群眾,更要教育黨政官員。”
復雜的大運河
大運河究竟該保護什么?是河床還是沿線城鎮?是水工設施還是港口碼頭?那些已經湮沒的地方怎么保護?那些干涸的老河床、排污的臭水溝怎么辦?那些已經消失的水柜要不要重建?既然大運河是如此的重要和偉大,那么究竟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來保護?保護下來又做什么?對于大運河這樣龐大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