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久他鄉是故鄉
“大多數海外華人都希望保留其傳統文化的主要元素。他們相信,是他們的文化使他們成功,并能繼續幫助他們?!?br />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1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2020年1月26日,一名身穿京劇服裝的中國人在西班牙薩拉曼卡市用中國傳統方式慶祝春節。
2020年10月,王賡武過完了自己90歲的生日??v是經歷過諸多歷史大變局,對王賡武來說今年也是異常艱難而忙碌的一年。
和其他新加坡居民一樣,上半年王賡武的生活重心是抗疫。疫情緩和后,與他相濡以沫65年的妻子林娉婷于8月份去世,對他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但他依然要面對各種事務性工作,為出版兩本回憶錄,他忙到了10月底。匆匆過完90歲生日后,他才得暇接受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
王賡武的歷史學研究重心在東南亞史和華人移民史。從宋元時代的海外貿易到近代的東南亞華人移民,都是其涉獵的領域。2020年6月,第四屆“唐獎”漢學獎頒布,作為新加坡國立大學特級教授和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的王賡武成為本屆得主?!疤篇劇痹O立于2014年,每兩年頒發一次,被視為該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此前的獲獎者有狄培理(William Theodore de Bary)、斯波義信和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等著名漢學家。
在“唐獎”的頒獎詞中,王賡武的貢獻被認為是提供了一種理解中華文明的獨特視角:“身為中國及東南亞關系的專家,王賡武教授透過細究中國歷史上與南方鄰國的復雜關系,以此獨特的視角理解中國。相較于傳統上從中國內在觀點或由西方相對視角來觀看中國,其豐富的學識與敏銳的洞察力,對華人的世界地位的詮釋有新穎重要的貢獻?!边@種獨特的視角,與他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
在王賡武的語言中也能感覺到這種成長環境帶來的微妙痕跡,比如他的普通話非常標準,但他用于思考的語言卻是英語?!懊銖娀卮鹉愕膯栴},結果還是用英文回答?!彼麑δ戏街苣┯浾弑傅卣f。但在文字采訪中,讓人很難意識到這是一位90歲老人的回答。他依然保持著對這個世界強烈的好奇和關懷。
內心擁抱著千里之外的中國
王賡武的回憶錄里有他與林娉婷的愛情故事,也有他這一輩人所經歷的各種“大事件”。他出生于印尼泗水,成長于馬來亞殖民地,曾旅居怡保、南京、香港、堪培拉、倫敦、新加坡等地,親歷了日軍入侵東南亞、中國解放戰爭、馬來西亞獨立、新加坡建國及經濟起飛等歷史時刻,非同尋常的經歷讓他的回憶錄成為一部微觀的20世紀華人移民史。
王賡武的父親王宓文與“下南洋”的閩粵地區的華人不同,他是江蘇泰州人,受過民國中央大學的高等教育。1929年來到印尼泗水,是應當地華僑開辦的華文學校之邀來教授華文的。1930年,世界經濟危機蔓延到泗水,學校無力支撐,王宓文遂帶著剛剛出生的王賡武來到馬來亞的怡保。
當時的怡保,由于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