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打工人何時有房? 我們算了一筆帳
兩年半收入只夠換一個廁所,一線城市買房有多難?
責任編輯:戴春晨
在知名問答平臺,“房價”話題共有103萬人關注,加上“房子”“買房”“樓市”等關聯話題,共有220萬關注。
人們圍繞“什么時候適合‘上車’?”“房價還會跌嗎?”“如何看待xx城市的房價?”等問題發出40萬個疑問,渴望有大神能給出一些指引,其中“房價讓當代青年有多絕望?”一問吸引3573個大佬各抒己見,話題被瀏覽2266萬次。
從“三四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土地情緣,到“安其居而樂其業”的房子情結,中國人一向安土重遷,認為有了自己的房子才“有根兒”,才能實現身體和精神雙重“安家”。
但是,買房越來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面對首付、利息、還貸年限大家紛紛變身數學家,試圖在萬千數據中尋求自己的最優解。靈魂追問:“一線城市,不吃不喝不花多長時間能買房?”
老師說:不管會不會做,先寫上一個解。接下來,各位同學,深呼吸,喝口水,我們一起開始這趟殘酷計算之旅。
不吃不喝50年=深圳100平
其實解題公式很簡單,買房年數=房價/收入,換成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據指標就是:買一平方需要的年數=住宅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元/平方米) /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年) ,也就是一個人買一平方的房子需要多長時間。
我們把時間拉長,溯回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看看在一線城市買套房到底需要付出什么。
也就是說,在2018年的北京,不吃不喝仙氣續命,
一個人年收入的四分之一才能買到一平方格大小的立足之地;
一個約十平方帶浴缸的廁所,下班回去可以洗去一身疲憊,那要付出2.5年;
窗明幾凈的大飄窗,腳下踩著柔軟地毯,放滿絨娃娃的大床,一間藏滿心事的20平空間,要不吃不喝5年時間。
而在2018年的深圳,這個比例更為夸張?!氨鄙蠌V深房價高”似乎人人皆知,但這么捆綁營銷似乎對于其他三家不太公平,畢竟深圳始終一枝獨秀。
社畜半年,取締一切消費,恭喜你攢到了一平方。一間100平的房子,要不吃不喝不玩沒有任何其他消費,積攢50年。而在中國平均工作年限也才38年,(22歲開始工作,60歲退休)拼死拼活一輩子,也賺不到深圳的一套房。
所以,在中國,買房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兒,是一個家庭用半輩子的積蓄和能量,咬緊牙關扶孩子上馬的最后一搏。
多年前,成年后還向爸媽一味索取是為人不齒的行為,“啃老族”經受很長一段時間的道德批判,但現在,年輕人可以輕易地說出“房是爸媽買的”“父母給出了個首付”“我爸媽說錢不用還”……社會價值評判標準早已發生改變。
地區一套住房的平均總價與當地居民收入的比值,其實就是房價收入比,它是評價房價是否合理的重要衡量指標,直接反映房價水平與廣大居民自住需求相匹配的程度。
“不合理”這個詞,已經不足以形容一線城市的房價了,實在是超出正常人可期盼、可達到的范圍。
為什么一線城市房價一路飆漲?深圳又為何如此“與眾不同”?
一切還要從17年前說起。
2003年,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里面提出:“房地產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各地要根據城鎮住房制度改革進程、居民住房狀況和收入水平的變化,完善住房供應政策,調整住房供應結構,逐步實現多數家庭購買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p>
這一官方信號釋出之后,相關住房政策同步調轉,房子不再僅僅用于自主自用,“國民支柱產業”的功能定位讓它有了更多投資價值,中國樓市伴隨著城鎮化進入黃金時代,房價一路走高,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買房有多賺錢?
2003年的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2000出頭,到2018年的8600元每平米,上漲近4倍。
2013,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與8月相比,9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6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69個城市同比上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同比漲幅均超過20%?!堆胍曍斀浽u論》評論員劉戈在2013年曾表示:在一線城市買房的投資收益率已經遠超高利貸。
房價持續暴漲一方面增加人們未來預期價格,“買漲不買跌”的心態刺激下,需求越發旺盛,在心理、供需關系、投資投機、房產本源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反過來進一步刺激房價上升。買房不僅意味著居住,更是一份穩健的投資。
據中國央行發布的《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顯示,房產是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位已經明顯蓋過了其他資產,在總資產中占比高達59.1%,比美國家庭高出了28.5個百分點。
與資產配置重房產相對應的,是房貸在家庭負債中的地位。76.8%的家庭有房貸在身,戶均房貸余額為38.9萬,占家庭總負債的75.9%。房子不僅體現了家庭的經濟地位,更是不少家庭所必須要承受的經濟風險。
一線城市常住人口持續增加 住房剛需所迫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線城市常住人口持續增加,城市虹吸效應明顯。廣東自2006年以來,已連續14年獨占常住人口榜首寶座。
以深圳為例,2010到2019的9年間,常駐人口從1036增長增加到1344萬人,增速29.7%。從2015年開始,深圳每年新增人口數量均超過40萬,2017年,深圳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252.83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近62萬人,凈增量創新高。
作為堪稱人才落戶政策最友好的城市,深圳不僅提供高額的人才落戶補貼,還有各項名義的證書補貼。
科技創新導向的城市渴望人才并且千方百計留住人才是非常合理的。再加上經濟特區、先行示范區的政策加持,地位特殊,深圳經濟形勢喜人且前途一片明。
行業前景明朗+企業優渥薪酬+政府人才補貼,深圳在人才吸引力上遙遙領先。再加上便利的落戶政策,人才聚集不難理解。2019年,新引進人才28萬,在年度人口凈流入中占67.9%。
天下賢士聚集,可有廣廈千萬間庇護?
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的張由在深圳工作了一年,優秀的學歷和個人能力讓他第一份工作就拿到了不錯的薪水,但是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讓他有點吃不消。
“我每天所有的情緒和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說起來租來的房子也是家,可是我沒有家的感覺,還不如旅館?!?/p>
張由認認真真算過一筆賬,年薪25萬,除去房租花銷開支和給父母過年過節的紅包,每年加把勁存16萬,在不考慮工資和房價增加的前提下,他還需要存6年??蓪嶋H遠遠不夠,因為他覺得工資肯定跑不贏房價。
房價高因為房子蓋少了嗎?
凱恩斯主義的核心觀點之一就是市場主義,所謂市場配置供需平衡,但是在一線城市燙到發紫的需求之下,供給側的房產是怎樣的呢?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近年來,一線城市房地產開發企業住宅竣工房屋面積整體并無明顯上升, 北京則階梯式大幅下降趨勢,上海、廣州波動中略有增長,而深圳竣工房屋面積則在小幅波動中下滑。
由于原始基數與土地面積大小不同,在住宅竣工面積絕對值變化上,一線城市各有特點,但是在增速上,卻有著明顯的共同特征:除2014年四市全部正增長外,其余七年增速均有負增長出現;2016年,一線城市集體“陣亡”,新竣工住宅房屋增速較2015年最高降低98.36%。
深圳,自2015年已連續四年負增長。
需求旺盛,供給不足,在市場主義下房地產行業本就處于賣方市場的優勢境地,而它身上的“預期看好”還不僅僅于此,經濟產業地位背書更讓它有著超越市場賦予的特色能量,畢竟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事關金融行業安全穩定。
在沒有歸屬感的情緒壓力和父母的軟磨硬泡下,張由開始考慮老家地級市的公務員崗位。9點上班之前,他花兩個小時用在復習上,這么高強度地堅持了一個月,又經過漫長的幾輪考試面試和政審,他正式向公司提了離職。
“我現在覺得未來是可期盼的,這很重要?!睆堄烧J真地說。
“房價貴”呼聲日益高漲,與此同時,房住不炒的冷概念越來越火熱,房地產行業降溫的勢頭越發明顯。
2019年10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深圳市落實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用地供應的暫行規定》,許下“2035年實現170萬套住房供應數量目標及市場商品住房、三類公共住房套數4∶6的供應結構”的用地承諾。7月15日,發布樓市新政“深8條”。彰顯管控決心;
2020年1月-2月,北京出讓土地的總建筑面積達181.3萬平米,累計土地出讓金671.88億,占2019年全年(1672.11億)的40%。開年土拍大戲預示新一年土地與住房結構供應發生改變;
2020年1-3月,上海市以住宅用地成交為主,占比67.2%……
各地都在因地制宜調整房地產政策,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化自然也并非一朝一夕。
如何實現居者有其屋,乃至居者優其屋,超大城市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網絡編輯:鄧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