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ALK | 李敬澤:跑步、文學、鵝掌楸 原創 2020-12-30 寫作 編者按:2020年12月11日,南方周末N-TALK文學之夜在北京舉行,李敬澤、梁鴻、徐則臣、笛安四位作家發表演講并現場與讀者互動。他們的演講摘要發表于南方周末2020年12月17日和24日的副刊版面上,經過他們本人訂正后的演講全文,現發表于南方周末App,并附演講視頻,供讀者觀看。 李敬澤 責任編輯:朱又可 那天,我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北園跑步,回來的路上,接到了《南方周末》編輯的微信,說李老師,再不給題目就來不及了。他要的就是今天晚上演講的題目。從奧森東門出來,有一座過街天橋,看到這個微信的時候,我正好站在橋上。題目是沒有的,腦子空空蕩蕩,抬眼一望,看見了那三棵樹,用魯迅的筆法,左邊那棵是鵝掌楸,右邊那棵是鵝掌楸,中間那棵還是鵝掌楸。鵝掌楸不知大家是否認識,我估計不認識。非常漂亮的樹,高大,大概有十五六米高,這說的是我眼前的三棵樹。實際上鵝掌楸最高能長到四十多米,年輕的時候,從0歲到20歲,它長得比較慢,最多長到十幾米吧,然后從20歲之后,它就放飛自我了,它就開始拼命長、拼命跑,很快就能長到三十米、四十米。我要是這樣一棵樹,那就麻煩了,年過半百還得天天買衣服,因為我還天天長個兒呢。那天我跑步回來,就站在那兒,看著鵝掌楸,葉子黃了,金燦燦的好樹。背后有人追著要題目,走投無路,想起古人結社吟詩、出題限韻,也不過是撞上什么是什么,比如大觀園里起詩社,李紈在來的路上看見他們抬進兩盆白海棠,倒是好花,“何不就詠起他來?”于是,我也現場報了個題目去,就叫做《跑步、文學、鵝掌楸》。顯而易見,到那時為止,我還不知道今天要說什么,而且從那時到現在,年底了,俗務成堆,日子過得狼煙四起,也一直沒顧得上細想。但是,我也并不為此焦慮,會有的,站到這兒就會有的。我的高考距今40年了,我是1980年的考生,我忘了我的作文分數是多少了,我要說是滿分吧,有可能是吹牛,但是分數肯定不低,因為我喜歡做命題作文。跑步和鵝掌楸都是撞上的,是不講道理就命了題,但人生如逆旅,誰知會撞上什么,命題作文就是人生,我們一生就是得沒完沒了地去回答生活提出的那些題目。這些題目,常常是沒道理、沒邏輯,風馬牛不相及,事先也不跟你商量。不過不要緊,我們現在試試看,能不能把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南轅北轍的事,說成一件事,做成一篇文章。首先,隆重地向大家推薦鵝掌楸,非常挺拔、非常帥的一種樹,它的葉子如同鵝掌,大家應該都見過鵝掌是什么樣,沒見過鵝掌,至少也吃過芥末鴨掌,鵝掌比鴨掌大一些。這個葉子也很像清朝人穿的馬褂,所以這個樹的名字又叫“馬褂木”,深秋時節,葉子黃了,惡俗的聯想就是一樹的黃馬褂嘩啷啷響。它的花很美,像郁金香?;渲蠼Y果,果實像什么呢?像秋葵。就是這樣的三棵樹,長在道路中間鐵欄圍起的綠地上,兩邊都是車行道,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