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茶話 | 古代文壇,也有“代溝”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2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民國著名藏書家蔣汝藻所刻的曹植文集。

年齡不同,想法往往也就不同,不同得太厲害了,就形成一條溝——“代溝”。

過去常說三十年為一代,又有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說;現在社會的變化來得快,形成“代溝”大約只須十年左右,據說90后看80后,便覺得他們都已經老了。

古代社會的運轉比較慢一點,文壇上的“代溝”大約要三十年上下。

例如在建安七子中,除了資格最老,也不在曹操麾下的孔融以外,廣陵人陳琳(字孔璋,156-217)年輩最長,成名甚早,因此他的文風也比較老派,與曹丕(187-226)、曹植(192-232)、王粲(177-217)等后起之秀差距很大,兩代作家之間明顯地有著一條“代溝”。

那時文壇上的首選文體是辭賦,陳琳作賦還是走早先司馬相如(長卿)以來散體大賦的路子,鋪張揚厲,追求“巨麗”之美,感情比較淡薄,藻飾甚繁,讀起來華麗而沉悶;而當時的青年作家大寫其抒情小賦,講究清新明快,路徑完全不同。

后來曹丕《典論·論文》在辭賦方面大力表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阿柴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