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盛優選改變了什么?
興盛優選熱銷榜前十都是蔬菜瓜果,但鮮為人知的是,生鮮產品只占到其總銷售額的40%。
菜販子仍有即時優勢,而縣城批發商卻已無還手之力。
社區團購對整個供應鏈最大的改造,就是進一步壓縮了經銷體系。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24日《南方周末》)
發自:湖南
責任編輯:顧策 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湖南耒陽,興盛優選一個網格倉內部分揀場面。
生鮮只是流量入口
興盛優選熱銷榜前十都是蔬菜瓜果,但鮮為人知的是,生鮮產品只占到其總銷售額的40%。對平臺而言,運輸分揀瓜果蔬菜的成本更高,利潤遠遠低于日常標品,但是社區團購的首頁幾乎都獻給了這些廉價蔬菜。
蔬菜瓜果是菜農們養家糊口的飯碗,但在平臺眼中,卻只是流量入口。2019年9月,興盛優選副總裁劉宇輝曾公布過一組驚人的數字,“興盛優選有超過1000萬的用戶,跟傳統的電商行業不一樣,我們用戶的周復購率達到了70%”。
興盛優選的團長鄧小鳳對此深有體會。她自己家里也種了蔬菜,門前魚塘養著魚,山后小坡養了雞,但是她還是忍不住天天上興盛優選買菜,“看看有沒有便宜菜”。
湖南農村是興盛優選的基本盤,自留地種菜養雞是這里的基本民情,生鮮產品從來不是農村的剛需。真正把他們留在平臺的是那60%的標品。
多位網格倉的司機也向南方周末記者提到,標品的訂單可以達到70%,生鮮訂單只有30%。
過去,農村便利店在整個經銷體系中處于最末端,這里的產品價格至少經過了省市縣三級經銷商加價。一直以來,這里都是山寨產品的重災區。
興盛優選以一級批發商的價格直接抵達農村,對農村便利店幾乎是降維打擊。但是農村便利店的老板們卻自愿充當了馬前卒。鄧小鳳在村里開了二十年便利店,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