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無法重啟,這些人的故事卻值得反復重溫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席卷全球,公司破產倒閉、職員被裁失業、人們流離失所、貨幣貶值嚴重,這無疑是人類歷史的黑暗時刻。 在大多數人失去信心的時候,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奧納西斯卻從黑暗中看到了光,他堅信危機會過去,經濟會復蘇。他提前洞察生機,在質疑聲中遠赴加拿大購買貨船,最終成為希臘船王,更一度成為世界首富。 縱觀歷史的波折,如奧納西斯這樣始終在尋找光明的人,不僅更容易率先走出陰霾,照亮自己的理想,也會影響身邊的人,影響社會,甚至整個世界。即將過去的2020年,被認為是將改變人類歷史的一年。疫情帶來的改變,大到全球經濟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國家未來策略的制定,小到人與人之間的往來模式,個體的工作生活乃至日常習慣。 但總有一些是從未改變的。那就是人類對光的向往。向光而行,無論何時何地,都會是社會中最大公約數意愿中的一種。 這一年我們也能看到有這樣一些人,無論外界如何,他們始終在向光而行,或是為了自己的理想,或是為了幫助他人,或是為人類社會。 有人在堅守正義的道路上向光而行。 2020年8月4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撤銷原審裁判,宣告張玉環無罪。被羈押9778天的張玉環沉冤得雪,各界也為之振奮。張玉環家屬感謝信里第一個感謝的就是辯護律師王飛。
王飛 攝影/姜曉明
三年多前,刑辯律師王飛開始接手張玉環案。他看完案卷材料,認為張玉環無罪,積極主張申訴推動。成為推動張玉環案成功的關鍵人物。 王飛任職于北京澤博律師事務所,伸張正義是他的“慣性”,除了張玉環案,他還代理過江西樂平案、河北廖海軍案、陜西李思俠案等多個冤假錯案,且當事人均成功翻案。 他習慣于關注個體命運,關注那些處于弱勢的群體。有人說他總是關注社會陰暗面。但王飛認為自己只是關注,不是制造者。如果不關注,這個陰暗面會無限擴大,會吞噬掉光明。“我們關注它,是為了盡可能讓它縮小,讓陽光更加普照大地?!?/strong> 和王飛一樣,陶勇也有自己的堅持,他在職業信仰中向光而行。 2020年1月20日,北京朝陽醫院眼科的主任醫師陶勇被患者崔某砍成重傷,這起暴力傷醫事件攪動了整個社會的神經。
陶勇 攝影/梁辰
即便因此一度落入生命危險中。但陶勇卻說自己不怨恨崔某。他不希望外界一直停留在這件事的表面,而應該思考背后的原因。 他認為應該把“職業信仰化”——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職業,相信你所從事的職業,可以帶來信仰的力量。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這點,那么整個社會就會更加和諧。 “和諧”與“平衡”是陶勇學醫的終極理想——小到人體器官之間的和諧,大到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
陶勇 攝影/梁辰
陶勇計劃先從自己所在的眼科開始,將人文關懷落地到醫院。再將這種影響從眼科擴展到各行各業。他說,“經歷了這些,現在對醫學的理解不再那么狹隘了,我愿意把我的醫學視角深入到人心中去,而不是停留在眼科上。” 跳脫出陰暗的現實面,灰娃的出口是詩歌。她選擇在精神世界里尋找光。
神性之光照臨宇宙,人應當自問人性災難的輪軸,誰還在加緊轉動?人怎樣面對神?怎樣回答自己?
這是女詩人灰娃《澆祭》中的片段。 如今93歲高齡的灰娃,歷經戰火,又兩次喪夫,患抑郁癥,在這樣不幸的人生里,幸運的是她遇上了詩歌。在磨難里,她仍然在寫詩,寫恐懼,也寫希望。今年10月,她帶著新書《不要玫瑰——灰娃自選集》重歸人們視野,并引起文化界的關于與討論。
灰娃 攝影/姜曉明
對于灰娃,寫詩并不是一個預謀好的道路。她說自己是無意中走到詩的森林、詩的園子里來的。她記得那句:“宇宙神說:地上的路,你還沒有走完,每個人必須走完自己的路,這就是人生。” 這一年的現狀已足夠讓人憂心,但何懷宏想得更遠,他在人類未來中尋找光。 人類還有未來嗎?這句靈魂叩問來自北京大學哲學教授何懷宏。2020年8月他的新書《人類還有未來嗎?》出版,書中集納了他自2017年以來對技術帶來的倫理和哲學問題的持續思考。 2017年開始,何懷宏發現此前久無突破的人工智能因算法革命而落地生風加速成長,他才突然意識到“技術才是我們時代的‘最大真實’”。
何懷宏 攝影/梁辰
由此,他“警覺到近代以來人們精力投向的一個根本轉折,就是開始了以駕馭物質和技術為主導的價值追求。而這種追求如果越來越強,一意疾行,有可能導致在推進文明的同時也走向文明衰退”。 對人類未來的思索,何懷宏認為總要有人在想,有人在做這樣一種事情。所以他提出“關鍵的少數”,即目前掌握科技、經濟、政治和輿論資源的四種人,應該首先考慮預防最壞結果的出現,最后反而能得到最不壞的結果。 王飛、陶勇、灰娃、何懷宏等等這些人,他們在自己的領域里不斷求索,堅持向光而行。也正是他們,把螢火匯成燎原星火,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他們當之無愧為這個時代最具魅力的人。 致敬向光而行者。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度魅力人物致敬名單即將公布。敬請期待!
掃描上圖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往屆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