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基會:中國的慈善啟蒙與公益名片

如果提到一雙大眼睛,你會想起誰?或想起什么?

對于一代人來說,這個答案很可能是解海龍拍攝的“大眼睛”蘇明娟,那張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青基會”)用作希望工程標志的照片。

蘇明娟曾說,“很多人因此關愛我,更多的人因此為希望工程獻了愛心?!?/p>

還有一次背十六塊磚只賺三分二厘的劉小環,在解海龍提供的紙上寫下“我要上學”四個字。這四個字后來被印到“劉小環背磚”的照片上,不知震撼了多少國人。

有網友在短視頻平臺上發視頻說道,“這些照片記錄了一些事情,同時也喚醒了一些事情”,畫面中是“大眼睛”和“大鼻涕”。文案中插入的“希望工程”話題,截至2020年12月14日,播放量超過6111萬次。

無論是三十一年前,還是三十一年后,這些傳播仍有力量。無論是作為啟蒙者還是引路人,中國青基會一直走在前面。

公益名片:啟蒙者與引路人

1989年3月,共青團中央發起成立中國青基會,并于同一年開始實施希望工程。

根據《瞭望周刊》的報道,當時的中國,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小學生,平均每年有一百多萬。我國農村地區基礎教育條件薄弱,但失學孩子們依然對知識充滿著渴望。

中國青基會認識到,公益事業要關注社會需求,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通過實施希望工程,可以給予貧困家庭青少年有溫度的支持,幫助其完成學業。

此后,民間力量的注入,將中國公益事業帶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991年4月,中國青基會正式推出“希望工程——百萬愛心行動”計劃。通過中國青基會和全國各級希望工程實施機構牽線搭橋,捐贈人可以與貧困地區的失學少年直接聯系,定向資助直至其小學畢業。

百萬愛心行動實施僅一年時間,其救助規模便從4萬名擴大到30多萬名,希望小學建成33所,助學款超過1億元人民幣。

“絕大多數中國人和企業的慈善公益洗禮,是從希望工程開始的?!敝袊壬坡摵蠒崭泵貢L劉佑平曾表示。

經歷了九十年代的輝煌,中國青基會沒有止步不前。它一直與時俱進,在當下仍然扮演著“引路人”的角色。

2019年11月19日,在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為這一富有影響力的公益事業賦予了更高的榮光和使命。

2020年3月,共青團中央印發《關于大力推進新時代希望工程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寄語精神為根本遵循,把希望工程這一共青團在新時代實現新發展的重要標志性事業辦得更好,努力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種新希望。

隨后,中國青基會發布了《新時代希望工程項目指引(2020-2025年)》,推出助學興教、健康守護、素質提升、緊急救助、鑄魂育人“五大計劃”,以此為困難家庭的青少年提供更加系統化、科學化的全方位守護。

就“緊急救助”而言,它在新冠疫情期間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藏女孩斯朗巴珍,是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學生。2月份的西藏昌都,雪山環繞,加之地勢較低,網絡并不流暢。為了上課,斯朗巴珍每天步行三十分鐘,在雪山上找網上課。

在媒體的關注報道下,這位藏族女孩得到幫助,解決了網絡問題,但斯朗巴珍所遇到的困境并不是個例。

為此,中國青基會啟動“希望同行,一起學習”特別行動,幫助湖北5800多名困難家庭青少年實現在線學習,提供在線教育公益服務,使他們的學習不因疫情而中斷。

“從‘我要上學’到‘上好學’,要把握需求變化,為青少年提供有溫度的經濟支持、學習場景?!痹谡劶爱斚孪Mこ趟P注的問題時,中國青基會黨委書記、理事長郭美薦這樣說道。

2005年“兩免一補”政策的出臺,基本解決了農村因貧失學的問題。中國青基會關注的重點也逐漸從之前的“起點公平”轉移到現在的“過程公平”。

“新的時代背景下,要更加突出希望工程的育人功能?!惫浪]表示,接下來的項目設計要更加注重實用價值、注重青少年的實踐體驗與開闊眼界。

三十一年:持續性與傳播力

1991年5月25日,中國青基會在《人民日報》等多家全國性報紙刊登“希望工程——為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募捐”的廣告。這是新中國第一個募捐廣告,當時在國內屬首創。

在公益品牌的傳播力與創新性上,中國青基會一直走在前面。難能可貴的是,這種持續的傳播與創新,一直堅持到今天。

2020年,再次見到“蘇明娟”這個名字的時候,是她回報這個社會的報道里。從一個受助者,轉變成了公益火種的傳遞者、希望工程品牌的傳播者,她是這三十余年可持續發展的見證。

這三十多年間,各種民間公益組織發展起來,“騰訊99公益日”等互聯網公益也逐漸興起,公益傳播格局不斷改變,“一枝獨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輝煌過后,該如何轉型?

“首先,希望工程的轉型升級離不開各級希望工程的齊心協力,”郭美薦說道,“中國青基會要發揮‘頭部公益組織’的作用,各省級中國青基會要結合實際,開發獨具特色的公益產品,與中國青基會共同組成希望工程事業發展的‘動車組’?!?/p>

除了各級機構的群策群力,公益品牌的建設也亟需年輕血液的注入,以及品牌的薪火相傳。

由此,公益火種的力量才能得以傳遞,才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走進、了解并參與到希望工程的建設中來。去挖掘其中有溫度的歷史故事,去拓展新的傳播空間。

如今,“中國青基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各省青基會”等話題在各短視頻平臺上熱度沸騰,這過億的播放量說明一個問題:良好傳播的基礎,需要實實在在的內容,能夠一直火下去的背后,需要踏踏實實做事的人。

畢竟,希望的種子種下去了,需要培土、灌溉,守護它發芽、成長。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