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教授羅翔:我在樸素的正義與偏狹的情緒中,尋找一種分寸

“人類所有的勇氣,都不應是一種道德優越感——因為你勇敢,所以你瞧不起懦弱的人;因為你勇敢,所以你隨意論斷懦弱的人,那其實會導致虛榮。在我看來,勇氣既屬于你,又不屬于你?!?br />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31日《南方周末》)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邢人儼

羅翔推門進來,戴了一頂米色毛線帽、一副褐色眼鏡。他在門口掃描北京健康寶,裹著羽絨服,微縮著背,即便是1米86的身高,在人群中也不會太過顯眼。我們約定3點在一家咖啡廳見,落座后,他取下帽子和眼鏡,我問道:“現在會經常被人認出嗎?”他笑了笑說,也不會。

采訪前兩天,因為《十三邀》和脫口秀反跨年晚會的播出,羅翔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他在脫口秀中說,“2020年,對我來說是非常神奇的一年。突然之間就進入到一個全民網課的時代,有人把我在厚大講課的視頻,搬到了B站,很快就有了一千萬粉絲,我真的沒想到,大家最喜歡的網課,居然是刑法課?!?/p>

成名之后,羅翔對自己的要求是“做好一個老師”。2020年暑假,他同往年一樣,在全國各地飛來飛去,做司法考試培訓。前幾天,有學生拿著法學院錄取通知書來請他簽名,說因為他才選擇了學法律。有學生給他寫過一封信,說以前覺得羅翔很高大,后來慢慢發現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但正因為你是普通人,才擁有感動我的力量,因為我還年輕”。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許紀霖認為:“羅翔深諳人性的有限性、法律的有限性與啟蒙的有限性,他在詮釋刑法的背后,有很厚的人文價值尺度。他對成名后的虛榮非常警惕,對人生已經看得很通透。作為一個啟蒙者,他對啟蒙的有限性有冷靜的認知,瞬間的感動不等于持續的感動,最可怕的是自我內心中的極權主義:虛榮、狂妄、縱欲和各種幻覺?!?/p>

(農健/圖)

“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

南方周末:2020年,你最關注的法治事件是兩個年齡問題: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下調,和濫用信任地位性同意年齡的上調。這兩則法條的修正有什么現實意義?

羅翔:這其實反映了法律對社會實際生活的關注,也告訴我們法律更多是一種經驗,而不是一種邏輯。法律不能滿足于形而上學的東西,它要滿足社會生活的豐富需要。當社會生活出現了13歲的孩子殺人,大量性剝削未成年少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汪亞純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