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的自救和他救:一場與智能手機的角力
76歲的林逢春鼻梁上架著老花鏡,一手舉著放大鏡,一手拿著比他的手掌大近一倍的智能手機,神情嚴肅地練習著當天智能手機培訓課的內容——使用“北京健康寶”。每周二,他都要轉兩趟公交車,乘20多站來上課。
對他來說,這或許是一次微小的抵抗,和衰老,和記憶,和這個仿佛已經無法容身的數字化社會。
中國正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發展基金會的報告預測,在不遠的2022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的14%以上。與此同時,有數據顯示,目前至少1.5億老年人不會使用或者沒有智能手機。
一場疫情更是讓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困境從隱性變成顯性。黑龍江哈爾濱有老人因沒有健康碼被公交司機拒載,湖北廣水一位94歲的老奶奶被人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激活社??ā粭l條新聞像石子投入水面,攪動著整個社會。讓更多人恐懼擔憂的是,這或許也隱喻著自己終將老去的宿命。
一個多月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將“針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困難,組織行業培訓機構和專家開展專題培訓,提高老年人對智能化應用的操作能力”列為重點任務。
12月28日,交通運輸部等七部門發布通知,要求為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等群體設立“無健康碼通道”。工業和信息化部則將于明年1月起,啟動為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要求網站和手機應用提升方言識別能力,推出更多具有大字體、大圖標等功能特點的產品。
在這場自救與他救的行動中,不甘心被社會拋下的老人們是如何蹣跚向前的?
“本來就被邊緣化,不能再被甩下去了”
12月8日,南都記者來到北京市夕陽再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下稱“夕陽再晨”)智能手機培訓課堂。教室里密密地坐了近20名六七十歲的老人,每名老人旁邊都坐著一名大學生志愿者。
林逢春已經上了近兩年的手機培訓課,大多是一周來一次,趕上大學生志愿者考試、放假的時候就會停課。他個頭不高,臉上經常掛著笑,不時地向旁邊的志愿者表示感謝,“孩子特別好”,“幫了我大忙”。
他家到培訓班距離不近,每次上課需要轉兩趟公交車,乘20多站,下車后還要走近20分鐘,往返需要三個多小時。雖然他形容上完課回家后的自己像是“泄了氣的皮球,提不起勁來”,但也堅持了近兩年。
對林逢春來說,智能手機和兒時的礦石收音機(最簡單的無線電接收裝置,不使用電源,電路里只有一個半導體元件)一樣,“好玩”又能“用得著”,是推開新世界的大門。
出生在河北保定的一個縣城的他,因為家里經濟困難,上到小學便沒有再繼續。礦石收音機使他第一次能夠接觸到外界聲音?,F在,智能手機成了他的礦石收音機,在每天使用的兩三個小時中,國際和軍事新聞是他瀏覽最多的內容。
然而,不是所有學員都像林逢春一樣,只把智能手機當做輕松好玩的東西?!艾F在老年人對智能手機的掌握已經從提升生活品質的‘錦上添花’變成了生活必需?!痹诳萍贾项I域做了近十年的夕陽再晨聯合創始人羅旭如是說。
培訓班的另一名學員鄭阿姨坦言,七年前第一次接觸智能手機時,她對手機的感覺是“沒有它也行,有它更好”,但現在,“你不學習(智能手機)就無法在這個社會里正常生活。真的,我覺得(這么說)一點兒都不夸張?!?/p>
健康碼、人臉識別、網約車……無處不在的數字化不斷擠壓著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的生活空間。他們更擔心的是,被這個飛速向前的社會拋下。
“退休的人本來就被邊緣化,不能再被甩下去了?!编嵃⒁陶f,自己特別害怕“看著人家往前走,自己老跟不上”的那種感覺。
剛過完60歲生日的學員李文君在剛剛退休時也有過同樣的落差?!霸瓉砩习嗑o緊張張的,現在起床后,往窗外一瞅,太陽‘嗚’地從升到落。這地球也轉,太陽也轉,我干嘛呀,被社會遺棄了嗎?”
退休前,李文君在海淀一個生產圖書設備的街道工廠工作。工廠倒閉后,先是“4050人員再就業”(國家對原國有企業下崗人員的優惠政策)在北醫出版社工作了兩年?,F在,重新和社會接軌的李文君是街道社區里戴著紅袖章巡邏的信息員,她的日程被蒙古舞課、手機課、社區服務塞得滿滿當當。
“我好像也有家長的架子,干嘛讓你瞧不起我?”
要想不被社會拋下,學會使用智能手機可能是最基本的要求。問題在于,跟誰學?
根據貝殼公益基于“我來教您用手機”項目的調查數據,32%的老年人學習使用一個手機功能最少需要15分鐘,76%的學員能夠在40分鐘內完成一個功能或App的學習。
“雖然說回家也可以問孩子,但孩子們累了一天了,告訴我兩回還是記不住,他就膩煩了。老了就不招人待見了,自個兒得有自知之明?!?林逢春說,“另一個,我好像也有家長的架子,干嘛讓你瞧不起我?”
因為這樣的原因,有志愿者耐心教導的培訓班自然成了好去處。
和年輕人不同,拼音功底差在六、七十歲老年人中很常見,因此,培訓課上的老人大多手寫輸入漢字。
1958年,漢語拼音在我國開始逐漸推廣,小學階段熟練掌握是關鍵。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恰好是李文君上小學的時候,她記得當時人人課桌上都只擺著一本《毛主席語錄》。至于拼音,課上“就沒學什么東西”。
來上智能手機培訓課之后,林逢春開始第二次學習拼音。學習工具是孫子不用的拼音識字板,老師則是他的老伴。
透過老花鏡片,他一邊看著拼音紙板,一邊熟悉鍵盤上每一次字母的拼寫讀音。遇到某個發音發不準時,他就問問老伴,“老伙計你好,你這聰明學生又忘了(這個拼音)怎么說?!?/p>
老伴很有耐心,像教小朋友一樣,兩人對著口型慢慢練。他把標著拼音的漢字寫在手掌大的卡片上,放進衣兜里,去公園遛彎時、外出買東西時,他都時不時地拿出來看一看、背一背。三個月后,林逢春開始對拼音熟悉起來。
課上,林逢春先將拼音——“bei jing”念出聲來,再一點點地尋找手機鍵盤上對應的字母,偶爾還會戳到旁邊的字母?!叭绻词畟€字的話,我可以拼對九個,剩下那個需要在鍵盤上找一找。有時候一打就打到旁邊去了,老是張冠李戴”,他笑著說。
學員鄭阿姨的桌上擺著一本《手機里的大世界》和一個皮革筆記本。她坐得筆直,記筆記的手一刻不停歇。
筆記本上記錄了淘寶的退貨流程:我的淘寶→已收到貨→評價→申請售后/服務類型:我的退款,我要退貨退款。還記錄了網上購物的注意點:如“看銷量”、“看問大家”,“省錢攻略:選擇商品時,先點領券”。
“我跟教我的同學說,你別嫌棄我”,鄭阿姨將每一個操作步驟都寫下來,不會的時候翻一翻,一步步跟著操作。她記不太清記了多少本,“每次學都會記,倒不是因為別的,主要我們腦子不好,人家在課堂上講的時候一下就明白了?;丶易约翰僮鲿r,就操作不下去了?!?/p>
哪怕今天教的東西鄭阿姨已經學會了,她依然會來上課。她把自己使用手機時遇到的問題——比如不同場景如何截屏、長截屏、如何利用本人手機掃碼進入課堂等等記下來,等下次上課時問志愿者們。像智能手機培訓課這樣的機會,對她來說特別珍貴。
但據李文君觀察,身邊也有很多同齡人拒絕新鮮事物。
在培訓課上,她看到坐在第一排的林逢春老人認真學習的身影,就錄了一段15秒的小視頻。一向快人快語的她,借視頻勸說朋友,“你看人家多大年紀,別跟我說你歲數大記不住?!毖粤T,她又嘆氣道,“就算在家睡覺,她也不來,總是找各種理由來拒絕學習這件事。對于這部分老人,那也就沒有辦法?!?/p>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語言,老人也有老人的群”
使用智能手機后,林逢春的社群也多了起來。他跟培訓班的同學建了一個微信群,叫做“朋友來相會”。同學們在群里分享著養生知識、交流如何使用智能手機。
“到了一塊,因為年齡就拉近了,也不怕丟人。大家伙一互相交流,它(使用手機的能力)就提高了?!彼f。
學會了視頻和語音通話后,林逢春也開始和以前工作廠子的老領導、河北老家的妹妹聯系起來?!澳贻p人有年輕人的語言,老人也有老人的群?!?/p>
對于鄭阿姨來說,學會手機之后最大的改變是“方便”。原本沒有網上購物習慣的她,疫情期間,小區嚴控進出。鄭阿姨開始學著在網上購物, “如果我不會網購,那我真是‘瞎’了,好多東西沒辦法及時買到?!?/p>
一開始鄭阿姨不敢使用電子支付。有一次購物時,她把攥在手里的紙幣交給商家,等待找零錢時,看見一旁的年輕人在機器前“掃一下”就離開了,覺得特別羨慕。
“如果老是不敢用的話,就沒法適應這個社會?!辈贿^,即使學會了使用電子支付,她也只在綁定的銀行卡中放一部分錢,即使出了問題,也在她所能承受的損失范圍之內,“免得著急上火”。
李文君則是在女兒出國之后“被迫”用起智能手機的。六年前,女兒打定主意要去泰國讀研工作。她先是反對,女兒勸說她“我給你買一個智能手機,視頻電話比原來長途電話還方便”,她仍然不理解。
裝上微信和其他基礎應用后,“手機‘啪’給你,人家就忙人家的事了”。李文君說,自己一開始連什么是點按、長按都不會,在微信里和女兒用拼音聊天也不懂要如何從英文鍵盤切換過來。但經過這幾年在培訓班跟著年輕人們摸索,手機上大部分的應用她已經輕車熟路。
與子女、朋友維系情感是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的重要原因之一。羅旭說,很多老人的子女都在國外,或者和子女分開住,他們常常很孤獨?!安还苁亲屗麄兒妥约旱呐笥延辛私涣?,還是讓他們和自己的家庭有了更緊密的聯系,最重要的還是滿足了老人精神被陪伴的需求?!?/p>
潛伏在網絡傳銷群,懊悔提交個人信息
學會使用智能手機為老年人打開了接觸互聯網的窗口,卻也讓他們暴露在網絡詐騙的風險之下。因為缺乏對網絡世界的判斷能力,老年人被騙是新聞中的常事。林逢春告訴記者,剛開始接觸電子支付時總是感覺“心里頭慌、沒底兒,老怕上當?!?/p>
有一次,他看到一個網頁廣告上打著標語“保險只要3塊錢”,覺得很劃算,點進去后,最終被扣了282元。他至今不解:電子支付需要用指紋驗證,錢究竟是怎么被劃走的?后來他的兒子幫忙投訴退款,才把錢拿了回來。
從那以后,林逢春“再也不敢瞎點了”。即便是免費領手機的廣告彈出來,他也“絕對不領”。慢慢地,他總結出了一些“安全技巧”。比如每次在網上購物時,只買小件的東西,“就算買錯了也不后悔”。
2013年,移動互聯網全面普及,很多老人開始用子女淘汰下來的智能手機。羅旭注意到,“北大教授被騙1700萬房產”這樣針對老年人的電信詐騙事件時有發生?!皩W了很多手機課程的老人,結果反而更容易被騙?!?/p>
于是,夕陽再晨開始注重老年人媒介素養的提升。在課上學過類似防范課程的李文君就經受住了一次“考驗”。
三年前,李文君被熟人拉入了一個“物聯網分紅”的微信群。群主宣稱,未來中國將接管物聯網的話語權,勸群內的老人當原始股東。只要入群成為會員就能得到3000積分,拉別人入群也能得到積分。
前段時間,群里開始組織領導架構,淘汰了69歲以上的老人,保留了65歲以下的。因為年齡符合,李文君被安排了一個“統計員”的職務,也算“領導”。
精簡人員后,李文君所在的新群只留下了60多個人,六個人劃為一個科,十個科組成了一個處。群里每天會組織成員學習國際形勢,最近學的是“中國的五個內憂外患”。疫情期間還建了線上會議室,上課內容不允許外傳。
今年7月,群主讓群內的老人上交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和手機號,還囑咐說,“這些資料是要打包往中央領導送,一定不能聲張,因為國際有規定說任何一個國家不能隨便給老百姓發錢?!?/p>
從一開始,李文君的女兒就提醒她這是網絡傳銷,“是給你們洗腦,用利益來誘惑你們,最后就得掏錢了”,但退群幾次后她又被熟人拉了回去。李文君后來稍微“留了個心眼”,因為擔心上交的銀行卡被亂用貸款,她專門開了一個沒有錢的空卡。
“都三年過去了,對方也沒說交多少錢入股原始股東?!崩钗木械胶芾Щ?。有志愿者告訴她,這可能和前一兩年警方在全國各地破獲了幾起打著“物聯網”名義傳銷、詐騙的案件有關。
雖然也懊悔上交了自己的個人信息,但因為好奇心驅使和礙于熟人面子,她沒有完全退群,仍在持續觀望。
重要的不是掌握更多技能,而是心靈陪伴
在行人如織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對面,坐落著一幢四層小樓。它既是海淀區花園路街道市民活動中心,也是夕陽再晨的駐地之一。每個星期二,林逢春、鄭阿姨、李文君都會來這里上課。
培訓課上的“小老師”們來自海淀周圍的高校。夕陽再晨會幫助高校的志愿者服務隊和社區建立聯系,比如,今年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學院的道德銀行社團就負責海淀區花園路街道一整年的志愿服務。課程的內容由高校團隊來設計,也會根據老人的反饋進行調整。
近年來,類似的智能手機培訓班火爆全國各地。據報道,南京現在有超過700所老年大學開設了智能手機培訓班。此外,自2015年以來,北京、上海等地的老年大學也開設了電腦基礎班,后來又增加了手機微信等課程。
今年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助老政策《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問題開始受到全社會的關注。
回顧過往近十年的志愿經歷,羅旭認為,“確實也到了這個時機”。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全面演進,羅旭將科技助老的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2011年是1.0時代,他們主要教老人用電腦,怎么使用QQ、怎么在電腦上打字是當時的主要課程。2013年左右,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2.0時代到來,少數老年人用上了子女淘汰的舊手機。
到了2016年左右的3.0時代,“不轉不是中國人”、“吃什么容易致癌”等謠言在網絡滋生,針對老人的電信詐騙事件頻現報端,他們開始通過課程培養老年人的媒介素養。而現在,健康碼普及,而“老人用現金交醫保被拒”“94歲老人被抱起激活社??ā钡刃侣勈录l登熱搜,老年人的數字困境引起全社會的反思,進入4.0時代。
羅旭談到,最開始去很多社區,一推開門,發現一個老人都沒有,所以他們有的時候會去路上“薅”老人?!爸坝幸粋€阿姨抱著孫子在遛彎,一開始聽到是免費教使用電腦的還滿口答應,結果一整個下午過去了,也沒有任何人來?!?/p>
后來通過口口相傳,夕陽再晨在老人群體中開始有了一些知名度。他們通過聯系高校團委,慢慢拓展了很多青年志愿者服務隊。他們“賦能”高校志愿者的方式是提供標準化的教材、課程和組織模式。
因為服務的對象比較特殊,羅旭介紹,在服務老人前,志愿者們一般會先問問老人身上有沒有帶什么常用藥。如果萬一老人有突發性疾病,老人的藥可能就在口袋中,志愿者就能及時幫忙救治。
一位夕陽再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課堂上,他們一般會用比較醒目的“二號”字體;在講授具體流程時,也會多用一些描述性的詞語,比如不會直接告訴老人點擊“返回鍵”,而是描述點擊“箭頭”形狀的鍵;此外,說話的語速也很重要,說完一句,他們通常會停頓兩三秒等老人們反應一下。
此前一堂教老人把老照片倒錄進手機的課程,讓這位工作人員印象深刻。在講課過程中,志愿者一邊傳授操作步驟,一邊讓老人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這用到了社工領域的一個常見療法,叫做“人生回顧”。
很多老人退休之后身體不好,慢慢和社會脫節,自己的價值無法實現。通過回顧照片講故事的方式,老人重新梳理了自己的家庭關系和事業發展,這樣會讓他們重新找回自信和自我價值。
“在他們這個年紀,能學則學。掌握更多使用技能其實并不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太多質的改變。但如果通過這樣的手段,起到心靈陪伴的作用,讓老人的精神面貌有很大改善,才是更有意義的事?!绷_旭說。
課后,李文君向記者展示去年去泰國看女兒拍的視頻,十幾張椰子樹、海灘的熱帶風情照片循環播放。其中一張,李文君穿著一襲紫紅色的長裙,表情幸福滿足,“你看,加個模板和濾鏡就做好了,很簡單!”
(為保護隱私,文中老年人均為化名)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