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軌快遞小哥”謠言背后:還有更多的人被“社死”
在媒體與律師的口中,吳女士的案子因傳播范圍大而成為“經典案例”,所以能夠幸運地“被看見”。同時,從站出來的那刻起,吳女士常常會收到一些微博私信,是陌生人向她傾訴自己被謠言纏身、中傷的經歷?!拔沂冀K覺得這個事情發生在我身上,絕對不是個案,而是一種社會現象”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黃劍
吳言得知立案成功消息的前一晚,杭州迎來降溫,氣溫從十多度驟降至五度。
2020年12月14日下午,她身著一件薄呢大衣,與男友周琦以及兩名代理律師來到余杭法院?!坝邢⒘藛??”這是整個下午吳言問得最多的問題,只要停一會兒沒看手機,就要問一句,生怕錯過那個重要時刻。
他們焦急地坐在法院對面的星巴克內,隨著時間一點點流逝,心里那個確定的答案也變得輕飄飄起來。
17點19分,立案成功的消息傳來。吳言最先從網友那里得知,趕忙去看官方消息。余杭法院公眾號發布了案件的最新通告。通告稱:“12月11日,訴訟代理人向我院補充提交了刑事自訴狀及證據材料。經審查,本案符合刑事自訴案件的受理條件,我院于12月14日立案受理?!?/p>
過去幾個月,她因“出軌快遞小哥”的謠言被公眾熟知。困惑、報警、對峙、舉證、被勸退、抑郁情緒、求職無果……這場為期129天的斗爭,在吳言看來,如今對自己、對社會都有了一個階段性的答復。
12月26日,立案成功后的第12天,案子迎來最新進展。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消息稱,依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按公訴程序予以追訴。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檢察院建議,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分局對郎某、何某涉嫌誹謗案立案偵查。
在吳言的代理律師顧振華看來,誹謗罪案件從刑事自訴案轉為公訴案,在司法實踐中比較少見。這也為此類案件的刑事控告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在媒體與律師的口中,吳言的案子因傳播范圍大而成為“經典案例”,所以能夠幸運地“被看見”。同時,從站出來的那刻起,吳言常常會收到一些微博私信,是陌生人向她傾訴自己被謠言纏身、中傷的經歷?!拔沂冀K覺得這個事情發生在我身上,絕對不是個案,而是一種社會現象?!?/p>
在了解吳言經歷的同時,《南方人物周刊》也采訪了幾名同樣困于謠言的人。謠言之后,他們試圖將自己的人生拉回正常軌道,但影響依然無孔不入地滲透進日常中,時隱時現。
謠言
如果不是這場謠言,吳言和多數上班族一樣,過著家里—公司兩點一線的生活,早上8:30上班,下午5:30下班。她喜歡網購,每隔一兩天,就會有快遞要取。她通常在下班路過小區門口的驛站時,順道取快遞。
那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天。2020年7月7日,吳言像往常一樣,下班后回家,在小區門口停好車,取快遞。她在驛站門口沒停留多久,報了取件碼、拿到快遞后就離開了。
隔壁便利店朗某把這一過程偷拍成一段9秒鐘的視頻,后來發送到了名為“三墩車隊”的微信群中。這個微信群有兩百多名成員,平時討論改裝車相關的內容,也會放一些美女視頻。群成員何某看到這條消息后,向朗某提議:“要不要玩一下,騙騙群里的人?!?/p>
兩人一拍即合,共同策劃了一出“白富美女業主出軌快遞小哥”的戲碼。朗某扮演快遞小哥,何某則扮演吳言。在他們編造的故事里, “吳言”是孤獨的“白富美”,饑渴難耐,出軌快遞小哥,兩人的“聊天記錄”充斥著性暗示字眼。隨后,朗某把在驛站偷拍吳言的視頻與“聊天記錄”截圖發到群里,并進行“現場直播”。
8月5日,車友群里的陶某看到后,出于“吃瓜”心理,把視頻和“聊天記錄”打包,發到一個一百余人的群里。謠言因此擴散,在傳播過程中,也愈發離譜。
在當事人吳言知情前,這則謠言已經擴散至整個城市,甚至全國。
謠言被散布之后的8月7日凌晨,吳言收到北京好友發來的聊天截圖,詢問她怎么回事??吹竭@條消息后,吳言稱,“整個人都是懵的?!彼瓉砀踩タ戳撕枚啾?,也沒搞清楚二者之間的聯系,唯一明確的是,“我只知道我被偷拍了,我被誹謗了,我被傳播了?!?/p>
吳言當時想的是如何找到那個“快遞小哥”,及時止損,“剩下的還來不及去想?!碧炝梁?,她拿起手機撥打110。也是在這個時候,她所在的小區業主群、同事群都在轉發那則視頻。同事告訴她,他們都在討論此事。那是她第一次對這個事情的傳播度有了認知,“之前想的是傳播范圍可能沒那么廣,朋友只是剛好看到?!?/p>
她去派出所錄完口供后,由于擔心證據被銷毀,她與男友周琦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