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八十歲了,誰能接班?
“《幽靈公主》里面有一個淘金的情節,每一粒的沙子的顏色都是宮崎駿親自挑選的。其實我當時在錄像帶上看根本分不清那么小的沙子的顏色,但可以想象他的工作量是如何巨大?!?br />
“在中國,宮崎駿幾乎是日本動畫一流水平的代名詞,但實際上,宮崎駿并不是日本主流商業動畫家的代表。他的一生都在和日本動畫產業‘過度化’的商業模式抗爭,經常用幾倍于普通動畫影片的制作成本來營造自己心中的動畫電影王國。他的成功得益于天才的想象力以及對自身藝術判斷的近乎于偏執的堅持,而后者才是鼓舞了各國動畫人最為重要的地方,畢竟不是任何有才華的動畫人都能夠享有這樣的創作特權?!?/blockquote>責任編輯:劉悠翔
宮崎駿動畫《幽靈公主》(1997)劇照。
2021年1月5日,宮崎駿八十歲了。八年前(2013年),宮崎駿完成《起風了》之后解散制作部門,宣布隱退,不再制作動畫電影。但在2017年,他又宣布撤回“隱退宣言”——這已經是宮崎駿1986年以來第七次撤回隱退宣言。宮崎駿稱,這次的作品是為了他孫子創作的。他認為,自己有一天終究會離世,但至少還有作品留給他。
前些日子宮崎駿被日本媒體拍到為了環境在家附近撿垃圾。記者追問他如何看待《鬼滅之刃》票房破紀錄趕超《千與千尋》時,宮崎駿表示自己毫不在乎,自己很少看電視或電影,只是一個退休的老人,“(相比而言)我必須撿垃圾……”這段對話把宮崎駿的粉絲逗樂了,有人為此畫了漫畫:宮崎駿在撿垃圾的途中順帶把煩人的記者一起撿走了。這雖然只是調侃,但也說明,大量熱愛動漫的人都樂于見到這個健康的老人保持著他的與眾不同。
2018年,宮崎駿首次使用電腦CG技術制作的動畫短片《毛毛蟲波羅》問世,標志著這位一生堅持手繪的動畫作者也在向新技術邁進了一步。接著,與宮崎駿合作密切的制片人鈴木敏夫也正式宣布宮崎駿還會有一部長片面世,改編自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主角是一名15歲的小男孩。但由于宮崎駿的年齡問題,這個項目的進展比較緩慢,或許還需要兩三年才能完成。
宮崎駿總是開玩笑說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在有生之年完成這部“最后的”作品。但對于片名的提問“你想活出怎么樣的人生”,年逾耄耋的宮崎駿用自己持續的工作熱情作出了回答。
宮崎駿在短片《毛毛蟲波羅》(2018)中首次使用電腦CG動畫技術。
宮崎駿在中國
宮崎駿的作品與中國淵源很深,他之所以選擇動畫作為自己一生的職業,正是受到日本東映公司1958年版本的《白蛇傳》的影響,而《白蛇傳》則是受到中國早期動畫人萬氏兄弟作品的影響創作的。接觸專業的動畫學習之后,宮崎駿就對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的一系列動畫作品諸如《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如數家珍,向往已久。
1972年,中日邦交正?;?,就職于東映動畫公司的宮崎駿在摯友高畑勛的帶動下參與制作了動畫片《熊貓家族》,兩位動畫家在這一年,以熊貓的動畫形象表達對中國文化的喜愛。
學者支菲娜2013年發表在南方周末的文章《宮崎駿:別妖魔化我,我不是藝術家》中介紹,1984年,宮崎駿一度來華取經,但回國后只字不提訪華經歷。與德間康快和鈴木敏夫的深交,以及東歐劇變帶來的心理沖擊,使宮崎駿逐漸轉變了對中國的看法——他將當代中國與他幻想的中國作了劃分。他對當代中國的一些社會現象感到困惑。1988年11月,他在一次采訪中說:“當得知中國學生們將美國社會當作理想時,我為他們的理想之淺薄而驚愕!”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動畫藝術教研室主任張晨向南方周末介紹,彼時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正在面臨轉型的巨大壓力,全面市場化的到來讓中國動畫人的思考更多地放在產業和經營上,他們和宮崎駿的交談更多地是想了解日本動畫產業化的成功經驗,而這或許恰恰是宮崎駿非常反感的。
盡管如此,宮崎駿的動畫還是逐步進入中國,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初,宮崎駿的《天空之城》《風之谷》《龍貓》都曾被引進中國,分別改名為《空中城堡“拉普他”》《風谷少女》和《鄰居托托羅》在中國上映。這些作品作為中日友好的象征得以被一小部分觀眾看到。據報道,《龍貓》于1992年上映,當時電影片頭還有一段字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