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的 “活剝唐詩”
太炎之“活剝唐詩”,比魯迅是要多的,幾乎是他刺人的“慣技”了。
(本文首發于2021年01月0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1917年章太炎在廣州。
聽過章太炎課的魯迅,有一首很有名的“活剝詩”,是“剝崔顥《黃鶴樓》詩”的:“闊人已騎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復返,古城千載冷清清。專車隊隊前門站,晦氣重重大學生。日薄榆關何處抗,煙花場上沒人驚?!保ㄒ姟秱巫杂蓵?4-15頁,《魯迅全集》第五卷)
這是為了諷刺時事的,時為1933年,日本人侵占山海關后,政府迫于形勢,決定將故宮博物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等收藏的古物分批南運至上海,但同時又電令北京各大學,“不準大學生逃難”。魯迅因為看不慣,便用了唐代的“活剝法”,“活剝唐詩”,作了這首滑稽詩。這自然是非常好玩的。魯迅的這種做法,追溯淵源,大概是取法于章太炎的。據近人喻血輪《綺情樓雜記》云:
“項城欲稱帝,黎元洪被軟禁瀛臺,太炎嘗改昔人詩吊之。詩云:‘此人已化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狼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白鷺洲。日暮鄉關何處是,黃興門外使人愁?!棾且蚴欠乐鎳??!?/p>
這同樣也是剝的崔顥《黃鶴樓詩》。黎元洪被禁于南海瀛臺,是1913年的事,所以太炎此詩之“剝”,或者就在此時或稍后,而魯迅對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