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當時女性的眼睛”
三毛曾給姐妹倆買過一本有三百頁空白紙的“書”,名為《我的童年》,這本兒童創作書里都是白紙,三毛讓姐妹倆在白紙上畫自己的童年,給自己的人生涂抹色彩。為此還定了一條規則:“一旦畫上不能擦掉,只能想辦法增添,可以用任何筆,可以畫可以寫,也可以剪貼,可以撕毀揉皺,更可以多人一起創作微縮版的人生?!?br />
(本文首發于2021年01月0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陳天慈兒時與姑姑三毛合影。
陳天慈兩三歲時,姑姑三毛曾領她去中國臺灣音樂大師李泰祥家中做客。由李泰祥作曲、三毛作詞的《橄欖樹》是流行音樂史上的經典。那次游玩,陳天慈與姑姑三毛留下合影——長發披肩的三毛屈膝在地,雙手摟著小天慈的腰,小天慈的小手搭在姑姑肩上,倆人都甜甜地笑著。這張老照片成為散文集《我的姑姑三毛》的書封?!案杏X很親密,很溫暖,親情在彼此之間流淌?!?021年1月2日,作者陳天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選用這張照片的原因。
2018年底,陳天慈萌生出書的念頭,雖然她幼時常常因為三毛侄女的身份被學校老師推薦參加作文比賽,但寫書對她而言是第一次?!皞鞑ト淖髌?、人生觀乃至三毛文化應該由家人來完成?!标愄齑认胗脤懽鞯姆绞絹砘貞浐图o念姑姑。
陳天慈和三毛有同樣的習慣,喜歡在晚上進行寫作。忙碌完白天的工作后,寫作的靈感在沉靜的夜晚變得充盈而豐沛,陳天慈常常寫到凌晨三四點或者睡了一會兒突然睜開眼睛,快速記下自己的想法。喜歡在三毛屋中睡覺的小天慈,曾經也常常聽到三毛在深夜一邊翻著稿紙一邊嘆息。常年寫作致使三毛的背和肩頸落下毛病,小天慈用三毛收集的石頭給她敲背,小小的孩子使出全身力氣,可三毛依舊覺得力道不夠。
三毛的母親曾為此心疼她?!懊妹茫ㄖ溉┖貌蝗菀谆貋?,又在想著跟《聯合報》去南美洲了。她那背總是痛,偏頭痛也好不了。她也總是不好好吃飯,在沙漠那種地方也沒可以吃飽的東西,寄去的補品根本沒動,又舍不得丟,都帶回來了?!?/p>
父親則理解她:“這孩子就是不一樣,上帝給我們的任務就是要養好這個恩賜的孩子,她不屬于我們的,她有自己的路。她心里的苦不是我們能彌補的,她在我們面前的平靜也是在壓抑,是她的孝順,只要她快快樂樂地活著就心滿意足了?!?/p>
陳天慈關于姑姑三毛最后的記憶定格在1991年1月4日。那天她在家中背文言文,看到電視新聞里出現姑姑的照片——“很大一張,她笑得很燦爛,雙手合十,微卷的頭發自在地垂下,肩上還披著她喜歡的藍綠色絲巾?!本o接著,新聞主播李四端宣布三毛于臺灣榮民總醫院逝世的噩耗。
姑姑的離去是陳天慈第一次經歷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