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外賣騎手猝死平臺只給2000元,互聯網新用工方式挑戰勞動者權益保護模式
“只為交易雙方提供信息撮合服務,不形成勞動關系”是從網約車到外賣等互聯網O2O平臺一貫的做法。由于沒有勞動關系,一旦在工作過程中發生工傷事故,公司不需要承擔工傷賠償責任,兼職人員幾乎沒有任何保障。
互聯網經濟下誕生的新用工模式,需要法律與司法加以關注,兼顧平臺和勞動者利益。
責任編輯:陳斌
半個月前,四十多歲的餓了么外賣騎手韓某偉在送外賣途中猝死。當家屬想申請工傷保險賠償時,餓了么稱韓某偉與平臺并非雇傭勞動關系,只出于人道主義提供2000元,其他則以保險公司理賠為主。這一事件讓外賣送餐平臺再次陷入輿論的旋渦。
據紅星新聞報道,韓某偉是在餓了么推出的“蜂鳥眾包”App上注冊的兼職外賣騎手。蜂鳥眾包App在其用戶協議中有“蜂鳥眾包”僅提供信息撮合服務,用戶與蜂鳥眾包不存在任何勞動/雇傭關系”的條款。表面看,似乎餓了么的處理完全符合法律規定。事實上,類似的事件此前也曾經在美團等外賣騎手身上發生,訴訟的結果,多數是騎手方敗訴。那么,平臺真的在法律上沒有任何問題嗎?
“只為交易雙方提供信息撮合服務,不形成勞動關系”是從網約車到外賣等互聯網O2O平臺一貫的做法。甚至快遞公司和保險公司等原本主要是線下的業務,也不再自己雇用快遞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