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新|庚子讀新書舉薦十種

責任編輯:劉小磊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羅新

也許這是我很久以來讀書最多的一年。除了教學需要所讀的專業論著以外,從春天開始比較隨意地翻看各種跟我的專業工作沾邊不沾邊的書,多是前幾年出版的佳作,如黃裕生《權利的形而上學》,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椰殼碗外的人生》、袁凌《寂靜的孩子》、徐曉《半生為人》、陳冠中《香港三部曲》等等。不過這里要談的是

2020年出版的面向公眾的新書,也許因讀得多些,受益且印象深刻的也較多,這里循舊例只推薦十種。

1)彼得·德默茲《布拉格:黑色與金色之城》,張帆譯,北大出版社

我把這本書歸入旅行文學,當然它比一般的旅行作品厚重得多,實際上更接近歷史。

2020年翻譯引進的旅行文學好書真不少,塞巴爾德《土星之環》、保羅·索魯《旅行之道》、蘇科圖·梅塔《孟買:欲望叢林》等,都值得推薦。我在這里特別舉出彼得·德默茲這一本,是因為我覺得此書超越了懷舊和鄉愁,以歷史批判的冷峻擴展了旅行寫作的限度。引一段序言里提到的作者

1948年在查理大學的經歷:“那時我是個學生,不無驚奇地發現,一些我最崇敬的老師在執政黨更換后迅即改變了他們的觀點,以免一不小心榮幸地成為不走運的反對派。在此期間出版的為數眾多的學術著作,每一本都是一個關于它自己的故事——或是甘心為奴,或是妥協,或是自我羞辱,間或有一些少見的反抗?!泵總€城市故事的流行版本都致力于隱藏、混淆以及單一敘事,而一個好作者有責任揭示多層次的過去,既描畫初日的美麗金光,也不避寒夜的驚悚黑暗。還有一個特別的理由:作者是如此博學而深刻,讀起來感覺自己重新變成了一個渴望新知的青年學生。

2)劉子超《失落的衛星——深入中亞大陸的旅程》,文匯出版社

2020年所出中文原創的旅行寫作我讀的不多,其中劉子超《失落的衛星》和胡成《隴關道》印象最深,因為都是我關心的題材。比較而言,《失落的衛星》在旅行難度和寫作技巧上更突出。此前我似乎還沒有讀到中國人寫的長篇中亞游記,讀劉子超此書自然格外仔細。我感覺,劉子超這本書受英國旅行作家柯林·圖布朗(ColinThubron)同一主題的《亞洲的失落之心》(TheLostHeartofAsia,1994)影響較大。但兩人在中亞旅行的時間相差二十多年,恰好是中亞各國急劇轉型、快速變化的時期,對讀二書很容易看到獨立至今的社會文化變遷。我自己在中亞旅行較多,而且關注中亞史,讀近代西人的中亞旅行記較多,忍不住會把《失落的衛星》放在這些作品中去比較,從而對各書的長短特點略有體會。劉子超這本書示范了旅游與旅行的不同:旅游是看名勝古跡,旅行是看日常生活;旅游主要看景,旅行主要見人;旅游是在遠方見識陌生,旅行是在他鄉尋覓熟悉。劉子超的中亞,不是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那些古代建筑,而是后街暗巷那些小酒館,是一般游客接觸不到的普通百姓。我一直覺得,好的旅行作家是蘇菲詩人與探險家的合體,劉子超正走在這條路上。

3)基思·羅威《恐懼與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戰如何改變了我們》,朱邦芊譯,社科文獻出版社。

近年翻譯引進了不少上佳的面向公眾的歷史讀物,我讀過的如伊恩·莫蒂默《歐羅巴一千年:打破邊界的歷史》、查爾斯·蒂利《法國人民:四個世紀、五個地區的歷史》等。

2020年也不少,比如丹·瓊斯《圣殿騎士團:崛起與隕落》、托比·格林《一把海貝:從奴隸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阿柴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