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門檻落戶=無差別享受“市民待遇”嗎?
戶口墻再松動,省會城市崛起之路并不輕松。
責任編輯:危昱萍?戴春晨
即將過去的12月,眾多城市推出“零門檻落戶”,接連沖上熱搜。南昌、石家莊、福州等三座省會城市頻頻霸榜。
“零門檻落戶”是指群眾僅憑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就可以申請落戶,不附加其他條件,全面取消此前設置的參保年限、居住年限、學歷要求等限制。
相比之下,“北漂”、“滬漂”、“深漂”們落戶,或爭搶積分落戶名額,或拿一紙名牌高校畢業證書,或趕在45歲之前申請。
而現在,無論什么年齡、什么學歷、有無工作和自有住房,群眾拿著身份證和戶口本,就可申請成為“石家莊人”、“南昌人”、“福州人”。
人口代表著區域競爭力。當前,中國人口紅利日漸式微,城市之間引進人才和勞動力競爭日趨激烈,石家莊、南昌、福州等省會城市全面放開落戶限制以應對人口挑戰。
在此背景下,石家莊、南昌、福州這些省會城市如何做到戶口與待遇的“量質齊升”,以達到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成為擺在城市面前的一道考題。
省會城市的人口焦慮
為什么要零門檻落戶?許多城市的勞動力和高端人才不夠用了。
2019年,隨著城鎮化率突破60%。中國全面進入城鎮化的“下半場”。在城鎮化“下半場”,中國面臨著城鎮建設與人口結構“雙老化”的挑戰,少子化、老齡化等社會矛盾凸顯,公共設施維護壓力增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實施以來,全國出生人口數量并未出現爆發性增長。2019年全國出生人口數繼續下跌至1465萬人,為進入21世紀以來的最低數值;2019年自然增長率僅3.34%,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低值。
在“人口紅利”消退的背景下,南昌、石家莊、福州這三座省會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本就弱于北上廣深。
根據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2020理想之城榜》,在城市美好生活比較中,福州排名第20名、石家莊和南昌位列第30和31名,這三座城市發展也均落后于近年來崛起的成都、杭州、長沙等新一線城市。
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統計顯示,2016年到2019年南昌市、福州市、石家莊市的全市人口增速緩慢。
為了避免出現“人口機會窗口”關閉和“人口紅利”消退所帶來的隱性負面影響,采取何種制度安排以釋放“制度紅利”則是社會經濟體制改革和城鎮化未來演進的方向。
“零門檻準入”政策的推行,不僅僅可破除人口自由流動的政策限制和障礙,還能夠為推行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全面放開落戶限制不僅僅針對高學歷、高精尖這一小部分人才,還面向非城鎮人口等更廣大的人民群眾。
無錫市公安局召開新聞通氣會上記者提問
例如,無錫市從制度上確保城鄉居民的同等公民權利,取消綁定在戶籍制度上的一系列城鄉差別待遇。南昌市也允許“租賃房屋人員申請落戶在派出所社區集體戶”、“放寬落戶地址限制,允許在部分非住宅(公寓、商住樓)和單位自建員工宿舍地址上落戶”。
零門檻背后:戶籍與待遇能否“量質齊升”?
“零門檻落戶”表現了福州、石家莊、南昌這三座城市積極應對“人口拐點”、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態度。
但是,落戶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更重要的問題是,落戶,就能享受無差別的“市民待遇”嗎?
中國社科院大學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葛道順認為,單純的戶口登記制度改革并不能解決背后錯綜復雜的經濟社會體制問題,更不能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任僅僅寄托在統一的“居民戶口”制度上。
我們不妨仔細觀察,“零門檻”落戶后,石家莊、福州、南昌“新市民”們在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獲得什么樣的“待遇”。
石家莊教育資源全國第八,購房才能鎖定好學位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及河北省的石家莊、唐山、秦皇島、張家口、承德等城市。
從城市群的角度看,石家莊部分“市民待遇”,甚至好于直轄市天津。
根據《34城市民待遇榜》,天津市全國排名第6名,石家莊市第8名,教育資源豐富。然而,并非所有石家莊人都能享受到這些教育資源。
在子女教育上,《2020年石家莊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實施方案政策》中除了有足齡原則、屬地原則外,還規定了房屋一致原則與穩定居住原則,適齡入學兒童的戶口、住址和父母的《房屋所有權證》或《不動產證書》相一致,才能“就近入學”,不符合這一條件的就需要由教育局調劑安排入學。
這也就是說,落戶并不能一勞永逸,子女的教育還是與住址和房屋掛鉤。而石家莊作為全國教育資源豐富的的省會城市,盡管放開落戶,但是沒有自有住房的市民不一定能享受到豐富的教育資源。
換句話說,如果需要“鎖定”好學位,落戶的家長們首先需要買上一套房。
石家莊市的高等教育資源也遠少于天津市,盡管石家莊市出臺了人才綠卡B卡服務對象的相關政策,為“雙一流”大學和世界名校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提供1000—2000元不等的房租補助,但成效如何有待觀察。
作為省會城市,石家莊擁有的教育資源在省內擁有絕對優勢。但與北京、天津相比,其教育等公共服務仍有較大差距,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比較弱。
在經濟要素加速流動、高效配置的大環境下,如果僅僅降低了落戶門檻,但是人才、資金等經濟要素引不來、留不住,也可能會失去發展的良機。
南昌安居指數排第八,教育遠落后于武漢長沙合肥
江西省位于長江中游,與湖北、安徽和湖南區域空間相對對稱,彼此形成了相對獨立的集群戰略發展空間。
2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的通知,發展壯大長江中游城市群,推動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提升城市群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有序放開城市落戶限制。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長沙、合肥、南昌等省會城市地位,提升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
2019年長江中游省會城市常住人口數量,南昌遠低于武漢、長沙、合肥三座城市。人口代表著區域競爭力,南昌市全面開放落戶政策側面也是其增加城市實力和促進經濟發展的舉措。
2020年4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據南昌市政府統計公報,2016年以來,南昌市城區常住人口數量緩慢增長,截止2019年為298.91萬人。
南昌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進一步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是在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
南昌市的安居指數在全國排名第八,雖然落后于排名第二的長沙市,但也遠遠高于租房、住房壓力大的武漢與合肥。
南昌市出臺了《南昌市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堅持“政務公開、群眾只跑一次”的原則,申請審批便民化、快捷化,動態管理公開化、透明化。
從圖可以看出,南昌市在全面開放落戶前后,實行對低收入人群住房條件的貨幣化補貼制度,落實到戶和具體的補貼,保證困難群眾也能享受到住房保障政策。
在教育資源上,南昌在全國34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三,無論是幼兒園數量,還是普通小學和中學,都遠落后于武漢、長沙與合肥。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范紅、復旦大學傳播與數據科學實驗室研究員鄭晨予,曾研究過長江中游省會城市品牌特征。研究結果顯示,四座省會城市的城市發展機會具有共性優勢其城市品牌從高到低依次為:武漢、長沙、合肥、南昌。
城市品牌的高低也是吸引落戶的條件之一,盡管南昌“零門檻落戶”,但是整體吸引力仍弱于武漢、長沙和合肥。
福州不如廈門,看病難、買房更難
福州作為福建省的省會,與廈門聯結,共同作為中國東部沿海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經濟增長和推行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發布《34城市民準入榜》顯示,作為省會城市的福州住房壓力和廣州、杭州、南京相似,遠超于安居指數高的石家莊和南昌。
也就是說,福州盡管能夠零門檻落戶,但是買房和租房的壓力并不亞于一線城市廣州和南京。
同樣是在福建省,2019年省會城市福州的居民人均收入遠低于廈門市。盡管能夠“零門檻落戶”,但收入偏低和物價偏高的矛盾也會讓有意愿落戶的新市民難以安居。
《34城市民待遇榜》顯示,作為省會城市的福州排名倒數第五,而廈門遠超福州,排名第26名。廈門的醫療資源也比福州更加豐富。
根據福州市統計局統計數據,福州市每千人擁有衛生機構床位5.21張,每千人擁有醫院床位4.39張,醫療資源相對緊俏。另外在人均衛生健康支出方面,廈門1619.81元也高于福州的1102.56元。
由此,在福州落戶雖然容易,但仍然是看病難、住房更難。
一個道理不言而喻,當戶口作為進入城市的敲門磚的門檻降低,城市應該提供配套的公共服務,才能保障人民安居樂業,讓人真正“敢扎根”、“能扎根”在這個城市。
網絡編輯:鄧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