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沈昌文去世,曾引進出版金庸武俠小說、蔡志忠漫畫
南都記者從三聯書店確認,著名出版人沈昌文于1月10日凌晨在睡夢中去世,享年90歲。沈昌文曾擔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讀書》雜志主編,在出版領域創下了不凡的業績。
沈昌文1931年9月26日出生于上海,畢業于上海私立民治新聞??茖W校。1951年3月至1985年12月歷任人民出版社校對員、秘書、編輯、主任、副總編輯。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兼《讀書》雜志主編。1996年1月退休,后參與發起創辦《萬象》雜志。
沈昌文是一位出色的書商。接掌三聯書店正是改革開放初期,當時三聯書店初創,而老牌的出版社已各自占據重要領域,三聯看似“無路可走”。沈昌文在一次訪談里談到自己的經營之道:“畢竟是改革開放年頭,思想比較活躍,第一個念頭是想到港臺等境外的文化資源。比如出了房龍(美國的通俗歷史學家)的《寬容》,很轟動;后來出了金庸的武俠小說,我們強調它的文化性格和文化意義,被批準了?!?/p>
《笑傲江湖》三聯書店1994年版
《寬容》和金庸的武俠小說,迄今依然是三聯書店的長銷書。同樣轟動的還有蔡志忠漫畫。從1989年到1993年,三聯書店一口氣出了近40種蔡作。沈昌文告訴采訪他的記者:“蔡先生愿把版稅存放在三聯書店,我們正愁資金不足,這也來得正好,就買了一些職工宿舍。于是我的同事在總結我任內業績時,常挖苦說主要是由于“賣菜(蔡)?!?/p>
沈昌文時期的《讀書》雜志,至今依然是一代知識分子懷念的精神家園。沈昌文后來回憶說,當年《讀書》雜志面臨思想大為解放的情境,而他認為,時下可做的只有“三無”,即“無能、無為、無我”,只有這樣才能不拘一格,放棄成見,讓新見呈現。正是這種“大無”的思想辦出了《讀書》的“大有”,有極大的胸懷,有極大的彈性。
《讀書》雜志創刊號
當年《讀書》雜志薈聚了各方人才,開設出各種專欄,如馮亦代的“西書拾錦”專欄,董樂山的“譯余廢墨”,思樊綱的“現代經濟學讀書札記”,丁聰老先生的漫畫……既堅定地站在思想前沿,又保持大眾喜聞樂見的輕松活潑的文體風格。在沈昌文的倡議下,每月25日是《讀書》雜志的“讀者服務日”。地點設在咖啡館,邀請作者、讀者面晤交流,編輯們周旋期間,許多選題由此生發而出。
沈昌文著有《知道》《閣樓人語》《書商的舊夢》《吃心不改》《也無風雨也無晴》《師承集》《師承集續編》《編書記》等。
從銀樓小學徒,到出版社校對員,再到社長秘書、主任、副總編、總經理……沈昌文的一生也頗具傳奇色彩。他曾用二十個字概括自己的編輯生涯——吃喝玩樂、談情說愛、貪污盜竊、出賣情報、坐以待幣。在《書商的舊夢》一書里,他記錄了一個編輯、出版人“以文會友”辦雜志,“談情說愛”當編輯的歷歷往事,刻畫出一個為人做嫁衣而不計勞苦的出版人的生動形象。出版事業永遠是崇高的事業。正如沈昌文對自己的評價一樣:“我這一生,就是在溫和地奮斗?!?/p>
網絡編輯:汪亞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