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白 工夫茶就是做工夫人喝的茶

“中國茶道、中國工夫茶、潮州工夫茶實質是三位一體?!背敝莨し虿铔_泡過程體現出“和”的特色,其生存基礎是家庭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陳雅峰

圖/楊宏濤

工夫茶,從生火學起

1937年10月,第四個兒子在香港出生,正在廣東電白縣任職的父親用兩個地名各取一字,為他取名“香白”。

日軍占領香港后,陳香白一家逃回內地,從老家潮州沿著韓江溯游到留隍避難。后來留隍風聲一緊,又輾轉到更深入山區的松口(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陳香白記得,當時租的碉樓有六層高,聳立在“韓江”(韓江在梅州境內與汀江匯合之前的河段,梅州本地稱為“梅江”)邊上。

日本投降后,他們原本可以回香港,但漂泊半生的父親選擇留在潮州。從此,陳香白就是潮州人。

父親嚴厲。陳香白自稱見到他“像老鼠見到貓一樣”,不敢亂動。吃晚飯時,父親會考問功課,答不出來就要挨打。竹子抽打過的傷痕像小魚兒一般浮現在小腿肚上,陳香白戲稱“竹仔魚”難吃??!

潮州解放后,陳香白本該升讀五年級,舅父跟他說,不如去私塾當“茶童”吧?!爱敗柰腥齻€意思:第一是拜師,學沖工夫茶;第二,學毛筆字;第三,讀老書?!?/p>

私塾先生是大名鼎鼎的書畫家佃介眉,清末最后一期秀才,人稱“潮州才子”。佃先生治學認真,為了讓學生練好字,把自己寫的字拓成字帖給學生臨摹。平時嚴厲又不失風趣,學生稍一頑皮便藤條伺候。陳香白坦承,自己也曾挨過打,先生打的時候還不忘跟他講另一位先生打學生的笑話。陳香白把先生講的故事復述了一遍,把在座諸位都逗笑了,自己笑著說,“再老也忘不了?!?/p>

潮州流傳著“坐書齋,哈燒茶”的俗話,歆羨教書生活舒適優越。當時教書先生如果不會沖工夫茶,要被人看低一等。

沖工夫茶,要從生火學起。佃先生與陳香白的舅父是至交,于是用舅輩的口吻對他說:“外甥狗(潮州方言對外甥的昵稱),來學起火?!?/p>

先生將花生擘開,把花生米塞嘴里吃了,火柴一擦亮,只用一片花生殼便把火點著。訣竅是先把木炭的碎屑圍在花生殼周圍,再放薄炭片,往外逐層加厚。陳香白第一次嘗試,用了好幾片花生殼才點著火,卻因為鵝毛扇用力過猛,把火吹滅了。第二次小心翼翼,終于把火生起來。

這是陳香白第一次接觸工夫茶。往后他反復試驗多次,始終未能達到先生的水平,“至少要用兩片花生殼才能點著?!?/p>

圖/楊宏濤

與茶無關的日子

1951年,父親出事離世,母親帶著一家人投奔南門外的外婆家。

彼時的潮州,出了城門便是郊區,南春路外婆家周圍荒涼破落。

失去頂梁柱的陳家經濟一落千丈,14歲的陳香白被迫輟學,做民工補貼家用。他挑過白土(陶瓷原料)和松柏葉(陶瓷燃料),挖過水渠,筑過堤防。

當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