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性別認同高于一切

難道同性戀愛人的重要性真的勝過一切家人,更高于祖傳文化?我看也未必,同性戀關系比異性戀更不穩定,說不定幾周就完。

【史家經緯】

在《美國華裔作家的認同問題》中,我已分析了趙健秀、湯亭亭、黃哲倫的不同策略:趙欲擺脫唐人街的陰影,卻反對同化,力主在主流文化之外營建華裔認同,但不知從何入手;湯以花木蘭自況,表面上比趙更懂得擷取中國傳統,舊瓶盛載的卻是美國性別政治新酒,她戴上中國傳統“女戰士”的假面,對壓迫婦女數千年的中國文化宣戰;黃回歸趙的立場,但并未把中國認同落實,中國只不過是主流文化眼中的“他者”,只需從“他者”的立場顛覆主流文化這個“中心”便得。

黃哲倫的“后殖民批判”迎合了解構論風尚,但后者的涵蓋性不限于“后殖民批判”:它的邊緣顛覆中心戰略,更常見于女性顛覆父權社會、同性戀顛覆異性戀霸權。事實上這些反而成為激進派的正宗,至于“后殖民批判”則有反動的民族主義借尸還魂之嫌。進入21世紀,華裔作家處理自身認同更傾向于迎合同性戀主流化的時代潮流,可從伍思薇(Alice Wu)與李孟熙(Quentin Lee)等人的作品中觀其一豹&m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