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攝影師占有兵與流水線背后的人
對占有兵這樣1990年代外出打工的人來說,最強烈的愿望就是生存。由于當時工廠對工人十分挑剔,他們有時只能通過熟人的幫助得到一個進入工廠的機會,因此對工作異常珍惜,總是擔心被開除。而現在的年輕工人,如果被開除,“提著水桶拿著竹席,第二天又能找到一份工作”。
責任編輯:邢人儼
2011年1月5日,廣東東莞,電子廠的打工者在更衣室進行工間休息,每次10分鐘,上午和下午各一次。
48歲的攝影師占有兵已經在外打工26年。1995年12月,占有兵揣著“打工、賺錢、蓋房、娶妻”的念頭,乘坐南下的火車來到廣東。
他曾對南方的工廠異常向往:在黃土地勞作的父親翻新房屋沒有錢,但是在外打工的鄰居沒幾年便蓋了新樓。占有兵還在四川當兵時,在深圳打工的同學寫信給他,信中描述:“這里處處是工廠,電線桿也貼著招工廣告,每天晚上12點以后,到處燈火通明,工廠旁邊什么都有,大排檔、雜貨店、快餐店、小食堂、書店隨處可見?!?/p>
退伍后,占有兵在酒店、玩具廠、印刷廠、電子廠打過工,一路從普通的保安做到保安隊長、保安主管,甚至管理過三四百名保安。有一年春節回家,占有兵帶著雙碟VCD、嶄新的衣服和兩條萬寶路,鄉親們夸他“真有出息”。
他總在擔心,有一天被炒魷魚了怎么辦?2003年SARS疫情、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占有兵周圍常有工人領到一個信封,里面是當月工資,但第二天就被辭退。
2000年,占有兵在東莞一家有著近萬名員工的大型電子廠工作,學會了使用相機。占有兵有時會給工廠辦公室的內刊拍照,漸漸地,拍照成了習慣,他所在的長安鎮工廠的打工者成了他的拍攝對象。十幾年間,從尼康F601膠片相機到數碼相機,占有兵拍下了上百萬張工廠照片。
在占有兵的鏡頭里,工人面無表情地忙碌在生產線上;也會聚集在小攤前給手機充電、下載電影;在工業區空地上跳舞,觀看露天電影、國慶閱兵;打工妹在工廠晚會上走T臺;工人排隊在公共電話亭給家里打電話……他如此描述工業區:“工業區最大的特點,上班的時間外面空空如也,用餐期間和晚上加班結束后人聲鼎沸,廣東話、湖南話………三塊錢的炒粉、一元錢的包子都能讓身體得到補償?!?/p>
2016年,占有兵個展《中國制造》在美國紐約開展。策展人對他感慨:“中國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社會?!薄拔耶敃r有一個強烈的感受,”占有兵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中國制造這么有名,但背后的人是怎樣的,其實外界知道得很少,特別是流水線和工廠背后人的狀態被知道得更少?!?/p>
2014年12月31日,廣東東莞,紙品廠舉辦年終運動會,全廠員工聽老板講話。
2012年,占有兵離開工廠,成為一名攝影記者,如今在長安鎮也有了自己的辦公室,但他的很多親人仍然在流水線上工作。每天早晚工人聚集的時間,占有兵都會騎車來到附近的工廠,記錄工廠和工人的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