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A股:國際化聯想如何講好中國社會責任故事

作為國際化領軍企業的聯想集團,近年來在社會責任方面表現出國際“熱”、國內“冷”的獨特現象。這啟示國際化企業一方面要關注國際社會責任話語體系與中國社會責任話語體系的差異,另一方面要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重新調整履責重點,平衡中國社會自身發展需求與全球社會責任標準的要求。

1月12日,聯想集團(00992.HK)向港交所提交公告,宣布董事會已批準可能發行中國存托憑證(CDR)并向上交所科創板申請CDR上市及買賣的初步建議。據報道,聯想集團計劃于2021年上半年在科創板上市,具體上市時間要等中國監管機構的審批。

作為一家年收入超過3500億人民幣的《財富》世界500強公司,聯想集團回歸A股的消息立即引起社會的關注。除了從資本市場角度進行討論外,關于聯想集團的創新能力、社會責任形象等問題也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聯想社會責任形象:國際“熱”,國內“冷”

聯想是一家較早走向國際化的中國企業,目前在全球擁有63,000名員工,并為全球180個市場的客戶提供服務。作為一家國際化的企業,長期以來,社會上對聯想的社會責任評價一直比較復雜。近年來,關于聯想的社會責任評價逐漸呈現出國際、國內兩種不同的聲音??傮w來看,聯想在國際機構的社會責任評價中表現較好,而在國內機構的社會責任評價中往往排名較為靠后。

以2019/2020財年為例,聯想在公司治理、應對氣候變化、多元化、供應鏈、ESG(環境、社會和治理)等領域獲得了知名國際機構的認可。

在ESG評級方面,2020年12月15日,彭博(Bloomberg)發布中國內地上市公司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披露表現排行榜,聯想集團位列第一;在MSCI評級ESG評級中,聯想集團獲得AA級,為全球同行業最高等級;被納入香港恒生ESG50指數成分股。

在供應鏈管理方面,根據知名數據研究機構Gartner公布的2020年全球供應鏈25強排名,聯想位居第15名,是唯一一家上榜的高科技制造企業,其中環境社會治理指標得分為滿分10分。

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聯想在2019年CDP氣候變化報告(2019 CDP Climate Change response)中獲評“A-”類評級,在CDP供應商參與度評級中獲評“A”級,均為領導等級。

在多元化方面,2020年年聯想再次入選彭博性別平等指數,且兩名副總裁名列福布斯中國《2019科技女性榜》。

表:聯想全球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獎項

信息來源:《聯想集團2019/20 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報告》 

雖然在聯想社會責任工作在國際上“榮譽滿滿”,但在國內的社會責任評價中卻表現的“不盡如人意”。

2020年7月,南方周末發布“2019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聯想集團以總分59.53分(百分制)位列第64名(比在2018年榜單排名121名有較大提升),未達到“及格線”。

2020年11月1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社會責任藍皮書《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20)》,聯想集團排名79位。

2020年10月,北京市工商聯發布北京民營企業百強“1+4”榜單,即“2020北京民營企業百強”“2020北京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百強”“2020北京民營企業文化產業百強”和“2020北京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百強”。在民企百強榜單中,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2名,但未出現在“2020北京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百強”榜單中。

此外,2018年以來,“5G投票門”“差價門”事件讓聯想再次置于輿論風暴中心。

在社會責任表現國際“熱”、國內“冷”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客觀看待聯想集團的社會責任?

中外社會責任話語體系的差異 

2005年,聯想收購IBM PC事業部,成功進入國際市場;2013年聯想PC銷量超越惠普成為全球最大的PC生產商。此后,作為國際化領先企業,聯想開始將自身定位為全球公司。2018年9月13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聯想不僅僅是中國公司,更是一家全球公司。聯想的全球布局不僅在各大市場部署營銷力量,我們在中國、美國、巴西和德國設計研發產品,我們在中國、美國、巴西和墨西哥生產制造這些產品。我們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公司?!?/p>

作為一家全球公司,聯想一直對標國際社會責任標準,在公司治理、道德倫理、多元化、供應鏈責任、應對氣候變化、沖突礦產管理等議題領域表現較好,也因此獲得了國際社會責任機構的認可。

但是,企業社會責任具有文化性、階段性和地域性。隨著社會責任理念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話語體系與國際社會責任話語體系已經出現顯著的差異。這種話語體系的差異是造成聯想社會責任形象國際“熱”、國內“冷”的重要原因之一。

總體來看,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話語體系與國際社會責任話語體系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理念的差異、議題的差異和敘事結構的差異三個方面。

在理念方面,以西方社會責任觀點為主導的國際社會責任觀一直從“工具理性”出發,將社會責任視為一種可以減少企業經營成本,進而增強企業贏利能力和整體競爭力的管理工具。黨的十八大以來,企業社會責任逐步被納入中國整體發展戰略,希望企業通過履行社會責任積極響應中國發展戰略,助力中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在這種社會責任理念指導下,中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議題逐步發生了變化。國際社會責任議題更多從降低企業運營影響的角度進行設計,如減少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隱私保護、合規、倫理道德、供應鏈管理等,而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議題則增加了適應中國發展階段的創造綜合價值的議題,如提高創新能力促進技術進步、參與脫貧攻堅戰和污染防治攻堅戰、參與社會治理、落實“六穩六?!币蟮?。

此外,隨著社會責任議題的變化,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敘事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很多企業在講述“社會責任故事”時,開始從“國家-社會-企業”的框架中,將社會責任實踐納入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兩個一百年”的宏大敘事中。以聯想為例,聯想并非沒有參與中國的扶貧事業,2019年北京聯想公益基金會就發起了未來成長項目、溫暖工程項目和扶智計劃,聚焦兒童教育、貧困家庭兒童成長與關愛,但聯想并未將這些工作納入中國脫貧攻堅的敘事中進行講述和對外披露。

表:聯想社會責任議題與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議題對比

筑穩本土責任,對標國際標準    

話語體系差異的背后,折射了對新發展格局的認知和思考。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企業而言,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首先要筑穩本土事業,在此基礎上對標國際標準,融入全球合作發展。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于聯想這樣的國際化企業更好的履行社會責任也有非常重要的啟發。

首先,要在理解中國社會發展內在需求和全球性社會責任共識的基礎上,重新制定企業的社會責任戰略規劃和履責策略。既要對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國際指南和標準,更要積極響應和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要求企業不能將中國社會發展需求與全球社會責任標準體系割裂開來,而是要在“雙循環”的背景下創新性打通二者關聯,如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等中國社會議題,在某種程度上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緊密相關。國際化企業通過貢獻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筑穩本土責任,進而通過國際市場和供應鏈網絡的外溢效益,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中國企業力量。

其次,要兼顧國際社會責任標準和中國本土社會責任標準。對標準的采納和參考反映了不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側重點。在2019年聯想上榜《財富》2019年全球最受贊賞公司榜單時,1月28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發文《什么是我眼中“最受贊賞公司”更為重要的衡量標準》,從另一方面反映了聯想領導層對標準重要性的認知。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國際化企業既要對標國際標準,也要兼顧中國本土社會責任標準和指南。

第三,建立多層次、差異化的社會責任溝通體系。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對企業社會責任有不同的認知。因此,企業要滿足國內和國際不同利益相關方的期望,需要建立多層次的社會責任話語體系和溝通體系,面向不同利益相關方講述不同的社會責任故事。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